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碳中和中心徐冬及其团队总结发达国家CCUS政策体系构建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分析我国CCUS政策体系现状及需求,研究了不同激励政策对煤电CCUS改造的影响,提出煤电CCUS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推进CCUS产业发展,实现煤电碳中和目标提供参考。
煤电 CCUS产业规模化发展政策激励
徐 冬,张 帅,韩 涛,郑旭帆,常 林,冯白阳,冯 蕾
国家能源集团 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研究背景
过去30年我国CO2排放总量快速增长,2005年以来一直位居世界首位,碳减排压力巨大,“碳达峰、碳中和”为我国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煤炭发电过程中产生大量CO2,排放量超过我国CO2排放总量的1/3,已成为我国最大的CO2排放源和重点减碳对象。在当前先进高效煤电技术较难大规模部署背景下,单纯依靠节能减排、能效提升等减碳途径无法有效实现煤电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CCUS技术成为煤电深度减碳的重要手段。
研究内容
围绕煤电产业低碳转型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分析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CCUS领域政策法规及成功案例,概括各国出台的科技政策对CCUS科技示范及工程项目的资助方案,总结发达国家CCUS政策体系构建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制定多项激励政策共发力,采取灵活兜底的价格机制,多举措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恰当合理的商业模式,分析我国CCUS政策体系现状及需求,研究了不同激励政策对煤电CCUS改造的影响,从CCUS定位、政策激励、标准规范、审批监管等角度提出煤电CCUS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推进CCUS产业发展,实现煤电碳中和目标提供参考。
研究结论
1)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电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承担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的重要作用。CCUS作为实现煤电规模减碳和净零排放必不可少的技术路径,减排潜力巨大。
2)CCUS想要形成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的战略新兴产业,除需要、吸引足够多的投资外,也需要政府部门出台更多激励政策,但目前CCUS发展仍然面临法律上尚未明确CCUS定位、缺乏价格激励或产品补贴机制、现有电价形成机制不利于煤电配置CCUS、缺乏财务机制和可行的商业模式、缺乏衡量净额和配额过程的统一方法、审批和监管体系不完善、公众对CCUS接受程度低、知识共享不充分等问题。
3)借鉴国外在CCUS政策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从CCUS定位、政策激励、监管许可、方法学构建、标准规范、宣传引导等政策方面仍需不断完善和改进,开展国家总体CCUS发展路线图研究和顶层设计,加快更大规模CCUS集成示范项目筛选和技术路线优化论证,助力我国煤电CCUS规模化发展。
图1 我国CCUS相关政策数量
表1 我国煤电CCUS项目示范工程
引用格式:
徐冬,张帅,韩涛,等.煤电 CCUS产业规模化发展政策激励[J].洁净煤技术,2023,29(4):13-20.
XU Dong,ZHANG Shuai,HAN Tao,et al.Policy incentives for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coal power CCUS industry[J].Clean Coal Technology,2023,29(4):13-20.
通讯作者
徐冬,博士,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兼任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气候技术中心与网络咨询委员会(CTNEC)观察员、中欧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旗舰计划中方专家组成员等。主要从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全链条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和战略研究,包括CCUS全流程技术检测、新型碳捕集材料和工艺包开发、CCUS标准体系建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研究等。近年来,牵头组织开展集团公司十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集团公司级科技创新项目和课题;带领团队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锦界15万吨碳捕集示范项目,正在开展泰州电厂50万吨碳捕集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