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综合韧性评价及障碍度诊断———以枣庄市为例

2023-09-19



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综合韧性评价及障碍度诊断

———以枣庄市为例


作者:张凤,张雷,胡建飞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文章刊发:《煤炭经济研究》2023年第6期




摘要:为揭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综合韧性演化规律,识别主导驱动因子并提炼演化机制,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4个维度出发,构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综合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借助障碍度模型,对影响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综合韧性提高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综合韧性总体水平方面,2002—2022年枣庄市城市综合韧性呈稳步上升趋势,实现了从“较低水平高水平”的阶段性转变;②综合韧性分项水平方面,各项韧性水平虽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但各项韧性间存在差别;③准则层中,各项障碍度随时间变化,状态不一,经济韧性的平均障碍度最大,是制约枣庄市城市综合韧性提升的首要因素;④主要指标中,每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是制约区域公路交通发展的主要因子,摆脱资源产业依赖、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等提升经济韧性措施是今后提升枣庄市城市综合韧性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综合韧性;熵权法;障碍因子分析





0  引言

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给主体和基础工业集聚地,在工业化初期,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此类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必将受到限制。同时,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时期,对煤炭等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使得以依靠单一资源开采的传统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上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现生态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以缓解资源枯竭对城市发展的干扰与影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对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的综合韧性和阻碍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的评价和分析,进而探讨新兴产业培育在城市经济韧性提升中的重要性,旨在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当前,对于城市综合韧性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者主要从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社会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等角度入手,针对单一省域、城市群或某一类地区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在研究思路上,部分研究者选取影响城市系统运行的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和生态4个子系统来评价城市综合韧性,并进一步探讨阻碍城市韧性提升的影响因素;另一部分研究者则根据研究区域实际情况,从抵抗恢复力、适应调整力和转型创新力3个维度构建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研究城市韧性重塑。在研究方法上,多数研究者采用以空间自相关分析为代表的空间分析与以熵值法、因子分析为代表的非空间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结果为我国城市综合韧性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然而,目前关于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综合韧性的研究并不多,且对于特定案例区域的城市综合韧性的动态演变规律也没有进行深入探讨,亟待进行深入研究。据此,本文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选取2002—2022年为研究阶段,基于影响城市系统运行的主要因素构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综合韧性评价体系,引入障碍度模型作为分析阻碍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综合韧性提升因子的方法,定量探讨城市综合韧性演化规律,识别主导驱动因子并提炼演化机制,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1  研究区域、指标体系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储量12种,其中煤炭储量17.1771亿t,是一座因煤而建的城市,被誉为“鲁南煤城”。枣庄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发展靠煤炭推动,但由于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导致煤炭等资源日益耗尽,2009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同时,枣庄存在城市生态环境脆弱且经济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探索转型之路,且不断提升城市综合韧性,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国家高度重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以枣庄市作为典型煤炭资源枯竭城市案例,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范式。

1.2  构建指标体系

根据《全国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并结合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的区域特征、数据易获取程度,本文建立了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综合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3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熵值法,对以枣庄市为代表的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的综合韧性进行测度;然后利用障碍度模型,定量测算各项指标对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综合韧性的影响。

1.3.1  熵值法

熵值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1.3.2  障碍度模型

对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的综合韧性进行测度,能够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协调性状况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避免某一方面成为发展的短板。然而,综合评价只能对区域内某一段时间的城市综合韧性水平进行评估,并不能精确地识别影响区域综合韧性发展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拟采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综合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进行研究,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Ij 为各指标偏离度; Oj 为各指标的障碍度;Uj 为各子系统层的障碍度。

1.4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2002年为初始年度,2022年为结束年度,采用的数据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2021)》《山东省统计年鉴(2003—2022)》《枣庄市统计年鉴(2003—2021)》等为基础,并从《德州市统计年鉴》、枣庄市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收集了部分缺失数据。

2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综合韧性评价分析

2.1  总体水平分析

以枣庄市2002—2022年为例,应用熵值法对其城市综合韧性水平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发现,研究期内枣庄市城市综合韧性呈稳步上升趋势,实现了从“较低水平高水平”的阶段性转变,符合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趋势特征。在此期间,枣庄市已经实现由本世纪之初以煤炭采选为主转向制造、服务业为主的城市,高新技术产业成长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至2022年,枣庄市城市综合韧性发展水平得分已达0.96。

2.2  分项水平分析

为了对2002—2022年枣庄市城市综合韧性进行全面评估,对综合韧性的各分项韧性指标进行了分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总体来看,2002—2022年枣庄市城市综合韧性各分项韧性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均实现了由“低水平高水平”的转变。具体来看,在经济韧性方面,早期枣庄市经济韧性水平较差,但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总体仍旧呈现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良好;在社会韧性方面,伴随枣庄市城市转型工作的推进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社会保障能力迅速提升;在基础设施韧性方面,枣庄市提高了自身的基础设施承载力;在生态环境韧性方面,自2010年起,枣庄市开始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至2022年,枣庄市生态环境韧性发展水平得分已为1.00,处于较高水平。



3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综合韧性障碍度分析

3.1  准则层障碍因子分析

由于准则层比指标层更具概括性,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以枣庄市为例,对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综合韧性的准则层障碍因子进行探究,结果如图3所示。从变化总体趋势来看,枣庄市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基础设施韧性和生态环境韧性的障碍度分别由2002年的22.11、26.62、24.76、26.51变为2022年的98.93、0.00、0.00、1.67。2012年以前,障碍度最大的准则层均为社会韧性;2012—2014年,障碍度最大的准则层为基础设施韧性;2014—2018年,障碍度最大的准则层再次更替为社会韧性;2018年以后,经济韧性成为障碍度最大的准则层。从平均障碍度来看,经济韧性(30.7481%)>社会韧性(28.3821%)>基础设施韧性(22.9566%)>生态环境韧性(17.9132%),说明经济韧性是制约枣庄市城市综合韧性提升的首要因素,因此大力提升地区经济水平是促进城市协调发展的关键。

3.2  指标层障碍因子分析

仅依据准则层障碍度对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综合韧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能会忽视各因素在各因素间的作用效果。为此,本研究拟通过定量测算各指标障碍度,将障碍度最高的5个指标作为主要辨识因素,以此为切入点,对各指标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价,见表2。由表中可见,枣庄市2002—2022年间位于前五的障碍因素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是每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表明枣庄市作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在转型发展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居民生活水平低且创新转型能力不足。因此,自2018年开始,产业调整投入、人均GDP等经济韧性准则层下的各指标逐步成为阻碍城市综合韧性的主要障碍因子,且障碍度逐年升高。

4  结    语

1)综合韧性总体水平方面,2002—2022年枣庄市城市综合韧性呈稳步上升趋势,发展水平得分由0.04提升至0.96,实现了从“较低水平高水平”的阶段性转变,符合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趋势特征。

2)综合韧性分项水平方面,各项韧性水平虽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但各项韧性间存在差别。对于经济韧性,由于枣庄市在产业结构上对于资源产业依赖非常严重,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平衡,虽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总体仍旧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存在巨大阻力;对于社会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伴随枣庄市城市转型工作的推进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一系列政策和经济措施的实施,研究期内两者均实现了由“低水平高水平”的转变;对于生态环境韧性,在研究期内,枣庄市着力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至2022年发展水平得分已为1.00,处于较高水平。

3)准则层中,各项障碍度随时间变化,状态不一,变化幅度颇为明显。社会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对枣庄市城市综合韧性水平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态韧性是枣庄市未来一段时期内要着力提升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经济系统的压力逐年增大,形势不容乐观,且经济韧性的平均障碍度最大,是制约枣庄市城市综合韧性提升的首要因素。

4)主要指标中,每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是制约区域公路交通发展的主要因子。自2018年开始,产业调整投入、人均GDP等经济韧性准则层下的各指标逐步成为阻碍城市综合韧性的主要障碍因子,且障碍度逐年升高。摆脱资源产业依赖、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等提升经济韧性措施是今后提升枣庄市城市综合韧性的重要方式。

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以枣庄市为代表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思想,坚持生态与发展并重,摆脱对煤炭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建立一个具有强韧性、可持续的城市。在此基础上,煤炭资源枯竭城市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完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提高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同时,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应结合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整合产业上下游、产学研等多方力量,重点突破“卡脖子”难题,为建设我国科技创新高地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宫在芹
今日专家

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主要从事地压治理、地...

亮点论文

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综合韧性评价及障碍度诊断———以枣庄市为例作者:张凤,张雷,胡建飞单位: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文章刊发:《煤炭经济研究》2023年第6期摘要:为揭...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