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高瓦斯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影响下的瓦斯运–储区交叉融合机理

2023-09-25




创新点
1)依托二维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分析推进速度影响下采动覆岩裂隙的演化特征,获得横向和纵向裂隙联动演化规律,确定瓦斯运-储区的周期变化规律。
2)根据采动裂隙椭抛带理论,建立瓦斯运-储区的推速效应量化表征模型,揭示推进速度影响下瓦斯运储区的对称周期性构建机制。
3)基于物理相似模拟结果,以裂隙开合度和贯通度为特征参数、裂隙熵和裂隙率为关键特征,建立瓦斯运-储区边界及状态判定流程。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高瓦斯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影响下的瓦斯运–储区交叉融合机理

作者:赵鹏翔1, 2, 3 ,张文进,李树刚1, 2, 3 ,卓日升,林海飞1, 2, 3 ,索 亮4, 5
单位:1. 西安科技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2. 西安科技大学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 煤炭行业西部矿井瓦斯智能抽采工程研究中心;4.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5. 四川省长大公路隧道 (运营安全工程实验室
研究背景
 RESEARCH  BACKGROUND 
为实现高产高效,许多矿井在条件允许时,通过增加采高和工作面长、提高推进速度等措施来增加工作面单产,而采高和工作面长设计受地质条件和生产技术水平影响较大,推进速度可控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小覆岩变形,从而缓解矿山压力。随着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加,瓦斯突出和爆炸的事故发生率随之上升,严重影响煤炭开采效率。采空区上覆岩层中瓦斯的运移和储集受裂隙的位置、角度、密度、几何尺寸和贯通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不同推进速度下上覆岩层裂隙的特征和演化规律对于了解煤矿工作面卸压瓦斯运移和储集能力至关重要。由于覆岩裂隙结构具有复杂性和不规则性,难以定量描述瓦斯运移的路径,也无法确定瓦斯储存的位置。
目前,为了解瓦斯在煤岩层中的运动规律,确定其积聚的范围,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采动覆岩裂隙网络演化及其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袁亮等提出了低渗透煤层瓦斯抽采的高水平环状裂隙模型,为类似地质条件下低渗透煤层的开采提供了参考。基于“O”形圈和关键层理论,李树刚等结合二维物理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提出了更适合描述近水平综采工作面裂隙分布的模型。伍永平等建立了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开采岩体结构空间模型,对非对称煤岩的滑落失稳,进而诱发动力学灾害的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确定了维持大倾角工作面稳定性的区段煤柱合理尺寸。ZHOU等运用相似模拟实验方法,结合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研究不同煤层倾角条件下覆岩位移场变化规律,并根据位移矢量方向将位移场分为5个区域,同时定义了位移指数以分析位移场的对称性。就实际工业适用性而言,QU等进行了大量的模拟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上述理论进行比较,获得与工程应用更为匹配的简化模型。
为定量描述裂隙结构的非均质性,更为准确地判定瓦斯流动去向,部分学者开始以分形维度的视角,采用分形的数学方法来研究瓦斯运移通道的发育规律。XIE等将分形理论应用于岩石力学,解释了复杂的岩石裂缝不规则性,确定了粗糙度与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结合分形理论,WANG等对采动覆岩裂隙发育及其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采高的增加,裂隙网络的分形维数主要表现为快速上升,缓慢增加和稳定变化3个阶段。LIANG等通过建立不同水平区和垂直区的分形维数与采动覆岩裂隙长度的关系,表明水平区和垂直区的分形维数具有自相似性,采动裂隙的分形维数分布总体上呈“W”型趋势。YANG等通过建立基于采动裂隙分形维数的煤层透气性系数计算模型,分析裂隙发育与分形维数的关系,确定瓦斯运移规律和瓦斯富集的裂隙区域。GAO等利用数值模拟和分形理论探讨了上覆岩层的演化过程和时空分布特征,认为采动作用使上覆岩层退化,内部损伤累积最终导致上覆岩层破坏。为掌握采动影响区覆岩裂隙时空演化规律,李宏艳等采用数理统计和分形理论对裂隙场分布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分析裂隙张开的程度得出中、高角度过渡区是瓦斯抽采工程措施实施的主要区域。ZHAO等基于分形维数计算和二维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结果,提出了计算不同影响因素下瓦斯运移通道演化特征的有效模型。
上述研究主要集中于煤层采高和倾角对覆岩裂隙场演化和瓦斯流动的影响,而针对于开采过程中瓦斯运储的推进速度效应研究较少,同时,采空区上覆岩层在载荷作用下将发生压缩变形,该变形具有时间效应,推进速度决定了压缩时间和变形量,对瓦斯运移和储集空间的发育和移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笔者旨在研究不同推进速度下覆岩瓦斯运–储区的裂隙演化规律,分析瓦斯运移区和储集区在不同推进速度下的交叉融合动态变化特征,建立瓦斯运–储区的推速效应量化表征模型,形成瓦斯运–储区边界及状态的判定流程,从而揭示瓦斯运–储区的对称周期性构建机制。
摘要
 ABSTRACT

裂隙结构具有复杂性和不规则性,对上覆岩层卸压瓦斯的运移和储集具有决定性影响。为了确定高瓦斯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瓦斯运移区和储集区交叉融合的动态变化对瓦斯赋存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推进速度下上覆岩层中的瓦斯运储规律,本研究采用二维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分析覆岩裂隙分布特征和瓦斯运–储区的几何变化规律,探究不同推进速度下运–储区随周期来压交叉融合的变化特征,并以工作面推进速度为关键参数,建立瓦斯运–储区的推速效应量化表征模型,揭示推进速度影响下瓦斯运–储区的对称周期性构建机制。

结果表明,瓦斯的运–储区内外边界和运–储交界分别位于裂隙开合度和贯通度的突变区域,随着推进速度的增大,运–储区边界从采空区中部向两侧缩减;随着工作面推进,瓦斯储集区逐渐过渡成为运移区,两区域范围相互交叉融合,整个过程中运–储区在循环“构建—破坏—构建”,最终形成完整的对称椭圆抛物带状的覆岩裂隙场;裂隙熵的变化随工作面的推进先增大后减小,裂隙率的变化随工作面的推进分别经历了2次增大和减小,表明瓦斯运移区和储集区随工作面推进呈“初次形成—交叉融合—区域分离扩大”的动态变化;此外,在采动裂隙椭抛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瓦斯运–储区推速效应量化表征模型,建立瓦斯运–储区边界及状态判定流程,揭示推进速度影响下的瓦斯运–储区交叉融合演化机理和对称形态的周期性构建机制,为研究采空区卸压瓦斯分布和实现瓦斯富集区定向精准抽采提供指导。

部分图片




 1    煤岩层物理力学参数


 2    不同推进速度下裂隙开合度分布特征


 3    物理相似模拟结果


 4    不同推进速度下贯通度分布曲线


 5    采动覆岩三带横纵裂隙联动演化特征


 6    不同推进速度下瓦斯运储区的高度和宽度变化


 8    瓦斯运储区交叉融合物理相似模拟示意


 9    瓦斯运储区交叉融合示意


 10    瓦斯运移区和储集区空间模型


 11    瓦斯运储区边界及状态判定流程


作者简介


赵鹏翔,男,1987331日生,甘肃兰州人,西安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学院安全工程系副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西部矿井瓦斯智能抽采工程中心副总工程师,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项目等纵横向项目20余项相关学术成果在国内外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EICSCD检索60余篇,2EI论文入选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授权发明专利22项,4项成果评价等级为国际领先,5项成果评价等级为国际先进,获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全国高校矿业石油与安全工程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提名奖、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荣誉。


研究方向

煤层开采多场耦合理论与瓦斯防治技术


主要成果

在煤层采动多场耦合理论与矿井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提出了覆岩采动卸压瓦斯运移与储集裂隙网络联动演化理论创新全方位综合裂隙演化特征研究方法,建立采动裂隙空间形态数学模型及其工程表征模型,为卸压瓦斯精准抽采奠定了理论基础。揭示了采动卸压瓦斯运移与储集分域动态变化机理建立采动卸压瓦斯运移与储集全过程控制模型,实现了瓦斯运储与裂隙演化的分域联动表征。构建了采动卸压瓦斯分域联动导流抽采技术体系。建立以卸压瓦斯运移通道区域钻孔与管道抽采、储集区域钻孔与巷道抽采为核心的导流抽采技术体系,实现采动卸压瓦斯准确分域抽采。



来源:

赵鹏翔,张文进,李树刚,等高瓦斯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影响下的瓦斯运储区交叉融合机理[J].煤炭学报,202348(9):3405−3419.


责编:王晓珍
编辑:赵泽维
审核:张晓宁


  责任编辑:宫在芹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创新点(1)依托二维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分析推进速度影响下采动覆岩裂隙的演化特征,获得横向和纵向裂隙联动演化规律,确定瓦斯运-储区的周期变化规律。(2)根据采动裂隙椭抛...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