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乌冲突以来能源价格保持高位运行。笔者通过分析俄乌冲突对我国煤炭产业的影响,阐述了基于能源安全背景下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危及煤炭转型及气候变化承诺目标、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稳定性、国际环境恶化等,从能源独立、新型能源体系、煤炭绿色低碳转型3个阶段研究了后俄乌冲突时代我国煤炭产业绿色发展的策略,并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加强科技与人才保障、加大政策支持等对策建议,对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宋晓波(1987-),男,山西寿阳人,副研究员,现任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经营管理部副主任,《中国煤炭》杂志青年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主要从事能源政策、战略规划研究。E-mail:2440484284@qq.com
首先,介绍了俄乌冲突对我国煤炭产业的影响。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以来,全球一体化战略受到冲击,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受阻,国际能源贸易流向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世界主要能源出口国之一,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呈现不稳定态势,短期内对全球能源市场带来严重冲击。我国是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最大的国家,2022年,煤炭保供稳价成为能源安全稳定的主线,煤炭经济高位运行,景气度不断提升,煤炭生产进一步向晋陕蒙新地区集中。
其次,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些挑战。一是危及煤炭转型及气候变化承诺目标。2022年通过加快煤炭优质产能释放来应对能源安全、电煤保供,我国煤炭消费量占比为56.2%,自2011年以来首次增长,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双碳”目标进程。二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仍面临挑战。当前能源系统的调节能力还不能完全平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储能基础设施还不能支撑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可再生能源供应地与需求地距离甚远等问题都很突出。三是国际环境恶化制约我国煤炭高质量发展。国际环境恶化导致关键技术国际合作受限,能源开发关键卡脖子技术问题凸显,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能源转型进程受阻。
最后,提出了后俄乌冲突下我国煤炭产业绿色发展策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能源独立”阶段。一是提升煤炭资源安全稳定供应能力。加大绿色煤炭资源勘探力度;进一步优化煤炭资源开发布局,加快向晋陕蒙新地区转移。二是推进国家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在煤炭生产集散地、消费集中地、重点交通枢纽、主要铁路运输节点等区域,建立煤炭储备场地,以煤炭储备弥补油气能源缺口和新能源自身季节性、间歇性等影响,持续提升全国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能力。三是加强国际能源多边合作。要深入推进与俄罗斯等主要能源资源国的能源战略合作;积极稳固“一带一路”能源投资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阶段:新型能源体系阶段。一是煤炭清洁化。重点推进超燃煤发电超低排放,推进煤炭从燃料向原料转变,大力发展高端煤化工。二是新能源规模化。实施新能源替代行动,加快储能、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实现新型储能系统与新能源、常规电源协同优化运行。三是综合能源智慧化。加强多能协同综合能源网络建设,加快推动能源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新能源”+“智能源”的新型能源体系。
第三阶段:煤炭绿色低碳转型阶段。一是加强煤炭产业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攻关煤炭开发节能提效和瓦斯抽采利用关键技术,探索煤矿CCUS技术;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加快煤化工低碳、零碳、负碳利用关键技术攻关。二是推进绿色低碳矿山建设。建立现代生态修复治理理论,积极进行采空区和地表塌陷治理,实施废弃物循环利用,鼓励煤炭企业积极承担国土绿化行动责任。
图1 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情况
图2 近年来我国煤炭消费量情况
图3 2022年国内外煤炭现货价格走势对比
图4 2020-2022年晋陕蒙新原煤产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