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采场等效孔模型及主应力旋转规律

2023-10-16




创新点
(1)提出了采场等效孔的概念,确立了计算采场侧方主应力旋转程度的思路,给出了主应力方向的判定方法,采用数值模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2)由理论的角度将主应力方向旋转与巷道稳定性相联系,并指出当巷道处于蝶形风险状态时,主应力方向的旋转对巷道稳定性有着明显的影响。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采场等效孔模型及主应力旋转规律

作者:刘洪涛,陈子晗,郭晓菲,韩子俊,刘勤裕,韩 洲,张红凯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
研究背景
 RESEARCH  BACKGROUND 

矿井巷道的非对称破坏是巷道研究中重点考虑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采场开挖导致的煤岩体加卸载运动及覆岩运移会导致支撑煤体内应力矢量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应力值与应力方向的双重变化是巷道出现非对称破坏的主要原因。马念杰等赵志强等推导了非等压条件下圆形巷道周围的塑性区边界方程发现了区域主应力的比值变化会使巷道围岩出现蝶形塑性区一定程度上利用蝶形模型解 释了巷道非对称破坏现象。李季等依据蝶形破坏理论对碟叶的方向性机制展开研究发现主应力的方 向变化会引起围岩塑性区碟叶的偏转造成巷道围岩的破坏位置产生变化。因此对采场侧方的应力场旋转现象展开研究探究采场侧方支承煤体中主应力的 旋转规律与机理利用一个合理的模型对采场侧方煤 体中的主应力旋转现象进行描述对采场侧方巷道的破坏特征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直以来众多学者对开采而引起的应力场方向变化及其影响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王兆会等王家臣等对深井超长工作面采动应力旋转展开研究发现了采动应力旋转可以控制顶板并指导工作面推进方向的优化。贾后省等分析了采动巷道 应力场特征并发现了采场侧不同位置围岩主应力大小比值和方向具有明显差异。崔溦等研究了隧洞开挖过程中应力主轴旋转下岩体的裂隙扩展模式发 现应力方向的旋转会造成围岩中的初始裂隙扩展深度和方向发生变化影响围岩破坏模式。赵洪宝等对三向应力下的偏应力场进行研究并验证了主应力 方向旋转会引起偏应力旋转提出了巷道非对称支护 技术。陈上元等采用相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 对巷道非对称大变形进行研究发现了采动应力造成 巷道围岩应力场的大小和方向改变是巷道产生非对称变形的主要因素。冯国瑞等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对非对称变形展开研究发现采空区和遗留煤柱下方支承应力改变了巷道最大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造成巷道发生非对称变形。

上述研究均发现了主应力方向变化在巷道破坏 与岩层控制中的重要作用。而目前的研究仅是对主应力方向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未对主应力方向旋转现象产生的原因与规律进行系统性研究。 因此通过等效的概念建立理想化的采场等效孔模型将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重点对采场侧方主应力旋转的形成机制与规律展开研究。

摘要
 ABSTRACT

针对采场侧方巷道非对称破坏现象严重、巷道周边主应力旋转规律不明确的问题,基于主 应力方向旋转下的非等压圆孔塑性区边界方程和蝶形破坏理论,阐述了巷道周围主应力旋转与巷道非对称破坏之间的联系。建立采场等效孔的理论模型,研究了不同初始侧压系数下采场侧方主应力方向旋转的演化规律,以神东布尔台矿222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 沿推进方向对采场的不同位置进行等效孔拟合,验证了采场等效孔模型的可靠性,为采场侧方主应力旋转角度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

(1)当巷道处于蝶形风险区时,其周围主应力方向的旋转会引起蝶形塑性区的旋转,对巷道稳定性造成影响。提供了采场等效孔的理论模型可用于计算采场侧方主应力的旋转角度,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吻合度较高。

(2)采场前后一定范围内的侧方煤体中主应力方向会发生旋转,主应力的旋转角度由采场未开挖时周围的初始地应力与采场等效孔半径决定。当初始侧压系数大于1时,最大主应力由垂直方向逐渐旋转为水平方向可以用主应力旋转45°隐性方程对采场侧方旋转45°的位置进行判定;当初始侧压系数小于1时,最大主应力由垂直方向先向水平方向旋转一定角度,随后会回转至垂直方向。采场等效孔半径表征采场的影响范围,半径越大则采场的影响范围越大。

部分图片



 1    非均匀应力场圆形巷道力学模型


 2    改变 α 时塑性区旋转示意


 3    采场等效孔模型示意


 4    特征单元体示意


 5    特征单元体主应力旋转示意


 6    η=1.5 时等效孔半径与主应力旋转角度


 7    η=0.8 等效孔半径与主应力旋转角度示意


 8    R=2.5 mη < 1 时旋转角度示意


 9    R=2.5 mη > 1 时旋转角度示意


 10    三维数值模拟模型


 11    不同推进距离下侧方主应力旋转角度示意


 13    推进方向采动影响等效孔拟合


作者简介


刘洪涛,内蒙古牙克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第五批援疆干部,第四届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巷道支护与灾害防治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分会理事、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煤炭科学技术》、《煤矿安全》青年编委,IJMSTRMRE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主要从事矿山压力与围岩控制、巷道支护与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越崎青年学者、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等荣誉称号,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2项,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1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20多项,相关研究成果在IJMST煤炭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50多篇,SCIEI收录30多篇,出版专著2部,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研究方向

巷道矿压理论与灾害防治巷道快速与智能掘进


主要成果

致力于煤矿巷道矿压理论与灾害防治、巷道快速与智能掘进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参与研发了煤层巷道冒顶隐患分级方法和系统,实现了煤层巷道差异化支护设计和冒顶隐患可视化智能分析,开发了柔性锚杆、弹簧锚索等大变形巷道支护材料;参与研制了与悬臂式掘进机协同作业的钻锚护一体化装备,掘进液压掩护支架完全杜绝掘进工作面空顶作业,保障作业人员绝对安全,架载钻孔系统可以实现8-10台钻机同时作业,大幅度提高支护效率,为煤矿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来源:

刘洪涛陈子晗郭晓菲采场等效孔模型及主应力旋转规律[J]. 煤炭学报202348(10):3646−3658.


责编:王   凡
编辑:赵泽维
审核:张晓宁


  责任编辑:宫在芹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深部地热能系统主要挑战与耦合储能的增强型创新开发模式侯正猛 1,吴旭宁 1,2,罗佳顺 1,2,张烈辉 2,李早元 2,曹 成 2,吴 林 1,2,陈前均 1 作者单位(1. 克劳斯塔尔工业大...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