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及演化的水动力场驱动作用及数学模型构建
图 1 封闭采空区积水水质形成与演化的多场作用
图 2 水位回升阶段采空区水动力场概念
图 3 采空区渗透系数的垂向变化曲线
图 4 采空区水位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 5 采空区蓄满阶段水动力场概念
图 6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中采空区裂隙发育形态及裂隙二值化结果
图 7 室内三维箱式模拟试验设计
图 8 模型试验中采空区水位高度随时间的变化
图 9 模型计算结果与模拟试验观测值对比
图 10 水质形成及演化的多场耦合关系
矿井水害防治与污染防控
长期从事矿井水文地质、煤矿水害防治和GIS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国内首次将GIS技术和多元信息方法引入矿井突水预报领域,提出矿井突水多元信息拟合预测方法。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2项“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2007CB209401)”和“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2013CB227901)”,现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材料与技术(2019YFC1805400)”项目负责人,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项、其它纵向基金项目5项,负责企业委托项目50余项。在矿井突水预测、地表水体下安全采煤、超高承压含水层上采煤、西部缺水矿区保水采煤、矿井“绿色闭坑”等方面取得显著研究成果。
来源:
孙亚军,赵先鸣,徐智敏等.煤矿矿井水水质形成及演化的水动力场驱动作用及数学模型构建[J/OL].煤炭学报:1-15[2023-10-24].https://doi.org/10.13225/j.cnki.jccs.2023.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