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数字孪生驱动的悬臂式掘进机虚拟示教记忆截割方法

2023-12-13


创新点
(1)针对掘进工作面成形截割过程中,悬臂式掘进机的截割轨迹规划难题,提出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悬臂式掘进机“虚拟示教”轨迹规划新模式,解决了前期“人工示教”模式下依靠掘进机司机人工控制,难以保证轨迹优化和合理性的弊端,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可以结合巷道边界数学建模规划和虚拟规划的优势,对破解巷道智能掘进的规划轨迹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2)对悬臂式掘进机“虚拟示教”记忆截割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索,实现了虚拟示教、碰撞检测、虚拟仿真、虚拟监测和远程智能交互控制等功能,在自主研发的虚拟边界碰撞检测技术支持下,达到了截割轨迹虚拟示教和记忆截割控制。
(3)提出一种迭代学习与滑模控制相结合的轨迹跟踪控制算法,通过建立截割部拉格朗日动力学模型,以“虚拟示教”所获轨迹为控制器输入,构建基于机身和截割部位姿为反馈的巷道成形轨迹跟踪闭环控制系统,实现末端执行器——截割头对示教轨迹的精确跟踪。
(4)搭建了基于Unity3D和Matlab的悬臂式掘进机记忆截割联合仿真平台,对记忆截割控制方法进行测试表明了系统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在井下巷道初步验证了虚拟示教、记忆截割和虚拟监控等功能,“虚拟示教”可以满足巷道成形截割控制的要求,为复杂环境下的掘进装备记忆截割与智能化控制提供创新性的思路与方法。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数字孪生驱动的悬臂式掘进机虚拟示教记忆截割方法

作者:张旭辉1, 2 , 王 甜, 张 超, 万继成, 杜昱阳1, 2 , 杨文娟1, 2 , 毛清华1, 2 , 石 硕, 刘彦徽, 余恒翰, 王 亮2, 3 , 乔 杰, 田江伟2, 3 , 李晓鹏4
单位:1. 西安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2. 陕西省矿山机电装备智能监测重点实验室;3. 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4. 陕西敏思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背景
 RESEARCH  BACKGROUND 

煤矿智能化是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煤炭资源的智能安全绿色高效开 采是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战略和必由之路。煤矿掘 进工作面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少人和智能化无人” 理念的指导下采掘失衡问题逐步缓解。但是大多数的煤矿掘进工作面巷道掘进工作仍需工人在井下进行手动操作低照度高粉尘井下作业环境以及 视线遮挡等因素极易造成巷道的超挖欠挖影响巷道断面成形质量且存在安全隐患。巷道成形截割控制自动化智能化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也是目前 行业协同攻关的热点。

近年来数字孪生 (Digital Twin, DT) 技术在煤矿 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数字孪生是 物理对象的数字化模型该模型接收来自物理对象的 数据并与来自物理对象的数据交互而实时演化进 而与物理对象在全生命周期保持一致。基于数字孪生可进行分析仿真预测等并将仿真结果反馈给物理实体帮助对物理对象进行优化决策其中连接与交互是实现数字孪生动态运行和虚拟空间高效融合的关键。煤矿智能化生产中融合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技术应对煤矿掘进工作面智能化改造与建设中的复杂要求正迅速推动着掘进装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王苏彧等通过分析掘进工作面人工截割与自动截割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手段—— 记忆截割并从理论与控制层面对其进行了阐述但 只适用于巷道围岩稳定的情况下。张超等针对目前掘进机远程截割控制中存在视频和二维平面监控 不直观以及断面成形质量依赖人工操作经验的问题, 对数字孪生驱动的掘进机自动截割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张旭辉等对井下掘进工作面掘进效率低、 掘进设备决策能力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掘进机器人虚拟操控与决策控制方法。吴淼等对目前掘进工作面串行工艺流程中存在的制 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问题构建了数字孪生驱动 的综掘巷道并行工艺技术系统对实现掘进机器人障 碍物感知自主纠偏以及自动截割等智能化革新技术 进行了阐述。杨健健等通过对实现煤矿掘进工作面智能化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搭建了智能化快速掘 进技术体系。以上研究表明当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 的掘进设备自动截割研究已有一定进展提升了掘进 效率断面成形质量但对于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煤 矿其适应性灵活性及应用效果尚待提高。本课题 组前期提出示教+再现轨迹规划新模式破解实际生产中掘进机轨迹规划难题针对纵轴掘进机横 轴掘进机 种形式进行研究特别是悬臂式纵轴掘进 机轨迹涉及机身运动轨迹截割臂运动轨迹的规划, 还要考虑截割头形状和位姿加之煤矿现场可能还有 特殊截割工艺要求技术层面实现的难度非常大。通过掘进机司机示教一个截割断面施工过程记忆示 教过程的机身移动轨迹截割臂运动轨迹相关位姿数 据;自动截割时通过回放记忆的数据再现操作工作 巷道成形截割过程以基于机身和截割臂位姿数据构 建的轨迹伺服跟踪模型保证自动化截割的过程控制。 该方法目前已经通过实验室测试在井下初步进行了验证。但是该方法中示教依靠在掘进工作面司机的人为控制很难保证轨迹的优化和合理性借助前 期数字孪生驱动的虚拟边界碰撞检测异常预警和人 工示教轨迹规划等研究基础研究虚拟空间智能交互 的示教方式实现完成掘进机记忆截割轨迹规划此 方法可以结合理论规划井下人工示教和虚拟示教的优势对促进智能截割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笔者结合数字孪生虚拟现实和机器人控制等技术提出了数字孪生驱动的悬臂式掘进机记忆截割控制系统体系框架在虚拟空间搭建虚拟掘进工作面研究用于煤矿掘进工作面巷道断面成形截割的 虚拟示教策略获得理想截割轨迹通过建立悬臂式掘进机截割部运动控制模型研究迭代学习与滑模 控制相结合的记忆截割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并搭建悬臂式掘进机虚拟示教记忆截割仿真控制平台对系统各项功能以及性能进行验证。

摘要
 ABSTRACT
针对当前掘进设备智能化程度低,掘进过程中超挖、欠挖和异常碰撞等情况难以具体描述, 传统自动截割和记忆截割技术难以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悬臂式 掘进机虚拟示教记忆截割控制方法。通过分析数字孪生技术在当前煤炭智能化开采领域的研究情况,设计了数字孪生驱动的悬臂式掘进机记忆截割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对复杂工况下悬臂式掘进机记忆截割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首先,充分利用数字孪生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特性,研究复杂工况 环境下的虚拟示教策略,基于Unity3D平台建立对应实体等尺寸的工作面及设备虚拟孪生模型、 截割部运动学模型和虚拟碰撞检测模型,在虚拟端通过智能交互界面控制虚拟模型运动,结合工人经验设计示教轨迹并优化,使其作为轨迹跟踪的目标期望轨迹,弥补传统井下人工示教由于恶劣工况环境导致的过度依赖工人经验等问题。
其次,为提高断面成形质量,研究记忆自动截割阶段示教轨迹跟踪再现控制方法,利用拉格朗日法建立截割部动力学模型,采用迭代学习与滑模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末端执行器对示教轨迹的跟踪控制精度。
最后,搭建悬臂式掘进机记忆截割仿真控制平台,通过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以及各模块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与交互,在虚拟空间中完成记忆截割虚拟示教与轨迹跟踪控制过程的三维可视化仿真,进而生成记忆自动截割轨迹跟踪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悬臂式掘进机物理实体的末端执行器,驱动其按照示教轨迹进行断面成形截割, 同时物理传感器采集悬臂式掘进机机身及截割臂位姿数据,反向驱动虚拟模型同步动作,实现对机器人虚拟模型和物理实体的闭环控制。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虚实同步性、虚拟样机与物理样机运动一致性和轨迹跟踪再现控制精度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数据传输延迟较低,能够保证虚实一致性和同步性,且轨迹跟踪控制精度满足实际使用要求,该方法为掘进设备记忆截割与智能化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部分图片





 1    掘进机记忆截割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2    掘进工作面虚拟空间建立流程


 3    截割臂 D-H 坐标系


 4    包围盒添加效果


 5    巷道复杂掘进流程示意


 6    虚拟示教轨迹显示


 7    记忆截割仿真控制平台智能交互界面


 8    掘进实验平台


 9    虚实数据对比


 10    可视化仿真逻辑框架


 11    轨迹跟踪运行过程状态监测


 12    末端轨迹跟踪结果与误差


 13    智能截割控制系统 (井下运行场景)


 14    记忆截割运行及虚拟监测软件界面


第一作者简介


张旭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现任西安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陕西煤矿机电设备智能检测与控制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陕西省矿山机电装备智能监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机械类专业认证专家,高等工程教育学科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学委员会委员,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煤矿智能化专家、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矿山机电与辅助运输专家委员,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煤矿机械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力学学会高级会员,担任科技部重点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以及江苏、广东等多个省科技计划评审专家。主要从事采掘装备智能化技术、煤矿特种机器人、矿山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等方面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主持完成40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已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70多篇;申请国家专利20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60多件,软著20余项。


团队成员




来源:

张旭辉王甜张超数字孪生驱动的悬臂式掘进机虚拟示教记忆截割方法[J]. 煤炭学报202348(11):4247−4260.


责编:郭晓炜‍‍‍‍‍‍‍‍‍‍
编辑:赵泽维
审核:张晓宁


  责任编辑:宫在芹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