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致密油气藏强动载储层改造工艺及关键力学分析

2024-01-11


创新点

开展页岩动态冲击实验,明确压力加载速率、冲击方式、储层应力及页岩层理对页岩动态强度和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阐明页岩甲烷原位燃爆三种破坏模式,为甲烷燃爆压裂设计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甲烷燃爆压裂冲击下页岩动态破裂响应规律实验研究

作者:吴飞鹏,赵志强,薛海洁,范贤章,陈佳豪,李 娜,刘 静,郭天魁,曲占庆1
单位:1.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石油工程学院;2. 山东滨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3.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4. 四川天石和创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背景
 RESEARCH  BACKGROUND 
页岩气作为天然气发展最重要、最现实的接替力量,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规模化资源。经过十余年的勘探与开发,已经实现以四川盆地及其临区为重点的海相页岩气有效开发,并在深层页岩气的开采上取得了瞩目成就,成为全球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大国。但由于页岩气储层孔渗物性极差,大规模体积压裂改造成为其高效开发的必要途径。然而,由于页岩储层应力水平高、差异大,岩石强度高、敏感性强等特征,目前广泛应用的水平井分段多级压裂技术,呈现出施工成本高、储层伤害大、破裂压力高、裂缝复杂度低等局限。
由此,高能气体压裂、高压电脉冲技术和爆炸压裂技术等强动载压裂技术成为页岩气开发的新选择。该类技术借助强动载冲击,轻松压开几条几乎不受应力控制的径向裂缝,突破应力集中、降低破裂压力、平衡地应力差异,极大改善井周渗流能力,还可大幅提升后续水力压裂裂缝的扩展均衡程度。但该类技术大多属于火工品作业,在压裂弹运输、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由此,国家十四五变革性重点研发计划中提出了一项前瞻性压裂新技术−甲烷原位燃爆压裂技术。该技术利用层内解析的甲烷气与地面投入的助燃剂,在井筒内混合、燃爆,既能达到燃爆压裂的改造效果,又规避了火工品作业的安全性问题,应用前景广阔。如何精准预测动态破裂压力,精确模拟页岩储层的破裂模式,是该技术工艺设计的核心,而其关键科学问题是动载冲击下页岩储层的力学响应规律。
当前对于强动载下的岩石动力学响应,大多以经典的霍普金森压杆实验为主要手段,对单轴动态抗压强度等动力学特性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干燥岩石动态抗压强度随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电镜扫描(SEM) 、声发射、CT等技术在岩石力学测试中的应用,认识到岩石强度和强应变率的相关性,可通过岩石动态损伤的细观演化机制解释。岩石类脆性材料的宏观损伤−断裂过程,实质上是微裂纹的萌生、扩展、串联、聚合等演变过程。
然而在甲烷原位燃爆压裂过程中岩石为高压饱和状态,冲击过程也为高压流体泄入性冲击,对岩石细观裂纹的起裂、扩展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从而影响岩石动态强度及破裂模式。如WU等研究表明高渗砂岩中饱和流体会增加岩石的动态破裂强度的应变率相关性,并也会对破坏模式产生重要影响;甘川等借助水射流破岩过程模拟,表明射流速度、射流角度等流体泄入性冲击,会大程度影响岩石破裂形态;丁乾申研究表明聚能流体复合冲击可减小砂岩动态破裂强度,且“先低后高”组合加载速率冲击方式,可激发更多径向裂缝;金兵等揭示了煤层受载条件下高压水射流的破岩效果受冲击深度影响显著。综上,与燃爆压裂相似,目前岩石力学领域对于饱和岩石的液固耦合动力学破岩机制的研究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高压流体泄入性冲击破岩过程更是一个的难点问题。应力与流体的复合冲击下,页岩强度、破裂模式及其受岩石层理、应力环境的响应规律尚不明确,已成为甲烷燃爆压裂过程模拟的关键制约。
基于此,笔者借助岩石动态冲击损伤模拟实验装置,通过在页岩中心孔模拟井眼,开展页岩应力冲击、复合冲击破裂实验,探讨冲击方式、冲击加载参数、岩石层理、应力条件等对页岩动态强度和破坏模式影响规律,为页岩储层甲烷原位燃爆压裂加载参数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页岩动态冲击响应特征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
 ABSTRACT

甲烷原位燃爆压裂是通过地面投放的助燃剂与地层产出的甲烷气,在页岩气井筒内目标层段原位燃爆,实现强化压裂储层的新技术。其中明确甲烷爆燃压裂中储层岩石动态破坏规律,是确保压裂效果和井身安全工艺设计的基础。基于此,为明确甲烷原位燃爆压裂过程中,聚能流体泄入性冲击破岩规律及其主控因素敏感性,借助岩石动态冲击损伤模拟实验装置,针对龙马溪组海相页岩露头,开展拟三轴、真三轴条件下的冲击压裂破岩实验共24组,通过对冲击破岩过程中模拟井眼压力的高频跟踪、压后岩样破裂形态及裂缝面特征观测,分别考察了120~285 MPa理论峰值压力、20.9~131.7 MPa/ms理论加载速率、储层应力与层理方位等对冲击破岩的影响,用铜箔对模拟井眼孔壁密封考察了应力冲击与泄入冲击对岩样破坏形态的影响。

结果显示:聚能流体泄入性冲击可形成楔裂效应,降低页岩动态破裂强度,页岩动态强度与升压速率的正相关性弱于纯应力冲击;平行层理页岩、较低的地应力水平,均可减小页岩动态破裂强度;纯应力冲击更易形成复杂缝网,裂缝表面凹凸性强;聚能流体泄入冲击致裂后的裂缝走向平直,且随着升压速率增大,其裂缝条数及复杂程度增加、裂缝面剥离碎裂现象增强;模拟井眼轴线与页岩层理面平行时,压后裂缝面平整、粗糙度小、起伏小;模拟井眼轴线与页岩层理面垂直时,压后裂缝走向曲折、表面起伏大、裂缝网更复杂;页岩水平挤压应力较小,压后裂缝面粗糙,伴随有大量脱落物;随着岩样挤压应力增大,流体楔入基质实现二次冲击的阈值升高,压后页岩脱落物粒径逐渐减小。基于不同参数组合下页岩冲击破坏模式的对比分析表明: 甲烷原位燃爆冲击过程是应力冲击与流体泄入性冲击的复合作用,随着冲击升压速率的提升,聚能流体泄入性冲击作用程度逐步加大,压后页岩逐步呈现出应力致裂−流体协同扩缝(27 MPa/ms)、应力致裂−流体冲刷破坏(52 MPa/ms)以及纯应力致裂−流体二次冲击破缝(116 MPa/ms) 三种破坏模式;基于实验结果建立的3种破坏模式与加载速率、储层应力的关系图版,用于不同应力条件下甲烷原位燃爆冲击参数的优化设计。

部分图片





 1    三轴动态冲击损伤模拟实验装置


 2    圆形页岩试样示意


 3    方形页岩试样示意


 4    理论计算与实测模拟井眼 p-曲线对比


 5    动态冲击过程中的模拟井眼压力时间和

加载速率时间曲线


 6    不同冲击条件下峰值压力随加载速率的变化曲线


 7    不同的冲击方式下页岩的压力时间变化


 8    不同层理页岩的压力时间变化


 9    页岩冲击断裂过程示意


 10    裸露下条件下的页岩破坏形态


 11    封隔条件下的页岩破坏模式


 12    平行层理页岩在不同冲击能量下的破坏模式


 14    2 MPa 围压下压后页岩示意


 15    20 MPa 围压下压后页岩示意


 16    19 号页岩压后裂缝示意


 17    应力致裂流体协同破缝微观示意


 18    21 号页岩压后裂缝示意


 19    应力致裂流体二次冲刷破坏模式微观示意


 20    24 号压后页岩示意


作者简介


吴飞鹏,男,19831026生,山东临朐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发表学术论文68出版学术专著10,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8 


研究方向

复杂油气藏物理-化学强化开采理论与技术


主要成果

致力于致力于复杂油气藏物理-生态化学强化开采领域的科研攻关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揭示饱和岩石冲击破坏演化机制,建立多级燃爆压裂优化方法,原创缝内充填燃爆、液体火药胶囊燃爆等新工艺,扩大裂缝规模3倍以上同时开发了双幅双频协同脉动系统,实现储层“脉搏波”可控激发与远距离传输,大幅提高水驱采收率。基于特色创新性成果,出版国内外首套系统介绍物理-化学强化开采技术丛书”12卷,获国家图书出版基金等资助,促进物理法强化开采技术在油气资源开采中的应用。



‍‍‍‍

来源:

吴飞鹏赵志强薛海洁甲烷燃爆压裂冲击下页岩动态破裂响应规律实验研究[J]. 煤炭学报202348(12):4284−4296.


责编:王   凡‍‍‍‍‍‍‍‍‍‍
编辑:赵泽维
审核:张晓宁


  责任编辑:宫在芹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活动构造研究的关键环节与发展趋势袁道阳1, 王有林2, 李树武2, 王万合3, 李林元3, 邹小波4, 文亚猛1 作者单位(1. 兰州大学 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 ...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