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4-03-13



地下煤炭资源经过长期高强度开采在地面形成了大面积采煤沉陷区导致了严重的经济、 社会生态环境问题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既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也是矿业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沉陷区建筑利用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矿业城市近郊采煤沉陷区的大型建筑利用对于采动地层状态与长期演化机理认识采动地层治理技术研发和科学合理利用模式建立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研人员对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相关领域开展了理论技术研究世界各国也开展了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工程实践。 首先阐述了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理论技术体系然后汇总了与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密切相关的采动地层损伤及长期演化规律(筑物与采动地层相互作用采动地层治理与抗变形建筑技术和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模式 4个方面研究进展并进行了现状分析;笔者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德国鲁尔区安徽两淮山东济南和河北唐山的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工程实践说明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对矿业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基础理论采煤沉陷区注浆治理 与抗变形建筑技术和采煤沉陷区大型建筑利用模式3个方面进行了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研究发展方向展望。 系统阐述了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实践研究现状为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研究提供了方向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陈绍杰1张立波1李振华2  1任连伟3


单位:1.山东科技大学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 2.河南理工大学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 3.河南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引用格式:陈绍杰张立波李振华.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绿色矿山,2023,1(1):101-118. 



引言




地下煤炭资源经过长期高强度开采形成了大面积采煤沉陷区截止到 2017 全国 23 个省、151 个 县(市区)沉陷区面积超过20 000 km2并以每年超 700 km的速度递增。 煤层顶板失去支撑范围不断增大过程将发生弯曲断裂并向上方地表发展导致覆岩完整结构破坏水资源流失地表沉陷沉陷积水耕地减产或绝产地面建()筑物损坏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问题尤其是矿业城市近郊甚至市区内采煤沉陷区的存在和扩张严 重制约着矿业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采煤 沉陷区治理利用发展迅猛对于城市近郊的沉陷区土地而言建筑利用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城市近郊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既符合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的国家战略需求也是矿业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 展的必由之路

国外的采煤沉陷区的建筑利用稍早于国内20世纪60年代起德国开始对鲁尔区实施综合整治主要包括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美国于 1980 年 颁布的环境反应赔偿与责任综合法定义了棕 地的概念废弃及未充分利用的工业用地或是 已知或疑为受到污染的用地”,棕地再开发是当代西 方国家重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之一。 根据棕地 的定义我国城市近郊采煤沉陷区因为地下煤炭开采后地表发生沉陷因而被废弃无法被利用所以属于棕地而棕地再开发就对应城市近郊采煤沉陷区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建筑利用。 刘天泉院士于 1988 年提出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是应对村庄压煤和村庄搬迁问题的重要途径并说明已有煤矿在这方面取得成功经验;21 世纪以来我国的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蓬勃发展大量新建大型建筑修建在采煤沉陷区上

世界各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采煤沉陷区土地建 筑利用研究和工程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工程经 验笔者在收集国内外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的文 献和报道基础上立足我国采煤沉陷区现状和建筑利 用的重大需求对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的理论、 技术和工程实践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该方向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为采煤沉陷区土 地建筑利用研究提供方向参考


01

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理论技术研究进展与现状分析



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涉及采矿工程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多学科属于多学科交叉又以采矿工程中采空区覆岩运动为核心重 点关注采空区上方地表及建(筑物的变形就目前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遇到的问题而言这一理论技术体系应当包括:采动地层损伤及长期演化规律(筑物与采动地层相互作用采动地层治理与抗变形建筑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模式。 掌握采动地层的损伤及长期演化规律是采煤沉陷区治理 利用的基础和前提(筑物与采动地层作用是 沉陷区建筑利用理论核心也是确保沉陷区建筑场地 安全稳定的关键这将从理论上解决采煤沉陷区土地建设利用前为什么要进行采空区治理为什么可不进行采空区治理等问题。 采动地层治理与建筑抗变形和建筑利用模式则是用于实际工程的方法分别解决采煤沉陷区一栋楼房的安全建造及使用和一座城市的沉陷区科学规划建设。 

国内外科研人员进行了初步研究在采动地层损伤及长期演化规律方面有:采场覆岩运动理论研究开采沉陷规律研究;在建(筑物与采动地层相互作用方面理论研究有:建筑荷载对采动地层影响研究采煤沉陷区建筑场地稳定性研 究;在采动地层治理与建筑抗变形方面主要以技术研究为主:注浆充填采动地层空隙以增强地层承载能力和沉陷区建(筑物采取相应措施以抵抗和削减来自采动影响和地基土压缩等方面影响减少自身结构变形;在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模式方面理论和技术研究较少国外学者通过对沉陷区地表变形监测及预测结合地面建筑变形要求划分建筑建设适宜区域以此帮助沉陷区的建筑利用规划决策国内政府和企业积极探索了多种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模式。 上述 个方面研究为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 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实践基础但对于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的科学化规模化和大型建 筑化建设利用仍显不足有关建筑工程规模划分标准见表 1,并且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尚未形成针对性的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理论技术体系, 限制了相关治理利用技术的进步对现实中矿业城市沉陷区建筑利用规划指导性不强

......

02

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工程实践




选取国内外典型采煤沉陷建设利用工程实践介绍其沉陷区状态建筑利用及建成后建(筑物使用情况说明沉陷区建筑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03

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研究方向展望




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属多学科交叉问题大 量学者分别从采空区覆岩断裂特性裂隙分布特征地表残余变形规律采动地层失稳活化机理建筑荷 载对采动地层作用沉陷区建筑场地稳定性等多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对应解决了相关领域或方向的理论问题但综合现有文献来看关于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的针对性理论仍然没有建立以往的科研人员 只是完成了沉陷区建筑利用的特定时期区域等某一 方面的理论研究而完整的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以及能够广泛使用的利用理论还较欠缺
......



04

结论


(1)根据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涉及到的学 科知识说明该理论技术体系应当包括:采动地层损伤及长期演化规律(筑物与采动地层相互作 用采动地层治理与抗变形建筑技术和采煤沉陷区土 地建筑利用模式。 阐述了上述 部分内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不足之处
(2)选取德国鲁尔区安徽两淮地区山东济南地区和河北唐山地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或建筑利用工程实践介绍各自沉陷区特征和建筑利用情况, 说明沉陷区建筑利用工程尝试已在世界多地开展并 取得一定成效
(3)根据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研究现状结合笔者多年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研究经验展望了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发展方向。 在采煤沉陷 区土地建筑利用基础理论方面注重采矿工程和土木工程等相关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深入研究采动地层的损伤状态与长期演化规律筑物与采动地层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采煤沉陷区新建大型建筑与老采空区地层的相互作用辩证地分析沉陷区建筑受损机理;在采煤沉陷区土地建筑利用技术方面应遵循先勘察评估再规划再建设的总体程序提高勘察精细程度认识掌握依据采动地层残余空隙的覆存 特征对于评估后需要进行治理后再建设的区域研发针对性注浆治理技术积极借鉴其他领域类似问题 的先进理论与技术。 在采煤沉陷区土地大型建筑建设利用模式方面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发挥科技的作用对沉陷区土地进行建筑利用以满足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形成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科学的沉陷区大型建筑利用模式


05

部分图片


图 相同初始损伤下采动地层损伤演化示意


图 抗变形结构措施与关键技术


图 德国鲁尔区现状


图 淮北矿业集团办公大楼


图 山东蓝海领航电子商务产业园


图 唐山世园会







作者简介

陈绍杰,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北定州人,1978年生,二级教授、博导,现任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院长、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副主任。主要从事矿山岩石力学、开采沉陷控制与塌陷地治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煤炭学会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山东省杰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6项。出版著作5部,授权美国、中国发明专利3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首位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8篇。


研究方向

大断层附近安全开采;开采沉陷控制与塌陷地治理;煤柱(矿柱)长期状态、稳定性及失稳预测;采动围岩、覆岩移动变形规律、监测及控制


主要成果

从事矿山岩石力学、开采沉陷控制与塌陷地工程建设适宜性治理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研制了系列矿山岩石力学实验装备,进行了煤系地层岩石、充填体系列精细试验,发现了充填膏体蠕变宏观硬化现象,揭示了其物性、力学机制;创新建立了条带煤柱理论长期强度预测方法,构建了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能监测方法;创建了基于采动应力场转移的覆岩形变模型,研究了覆岩移动变形与地表沉陷、塌陷机理及综合减沉技术;进行了采煤塌陷地大型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及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和实践。基础研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研究成果在现场推广应用,具有显著的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价值。

  责任编辑:宫在芹
今日专家
今日企业
  • 尤洛卡精准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煤矿顶板灾害防治设备的龙...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