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确了绿色低碳经济的定义和内涵,指出绿色低碳经济需要协调三大目标:节能降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其次,搭建了中国绿色低碳经济政策的逻辑框架,该框架包含了基础要素、经济运行、示范案例和顶层设计四大类政策手段;最后,全面考察了中国绿色低碳经济政策,提出合理的政策优化方向。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中国绿色低碳经济政策:进展与展望
单位:1.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2. 北京科技大学 数理学院
引用格式:赵鲁涛,李丰荣,李照源,等.中国绿色低碳经济政策:进展与展望[J].绿色矿山,2023,1(1):128-137.
摘要
引言
未来政策展望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环境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我国正积极完善各项绿色低碳经济政策, 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然而,现有的政策框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现提出政策建议如下:
首先,组织开展绿色低碳人才政策设计。 在绿色低碳生产方面,我国政策较少提及绿色低碳人才这一重要生产因素。 建议建立有效的机制,预测和监控 “绿色人才”的供需信息和数据,加强“绿色人才”师资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并加大在“ 绿色技能” 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
其次,积极推动个人碳减排行为配套措施。 在绿色低碳消费方面,目前的政策主要集中在引导个人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但缺乏个人碳减排核算的标准和方法,激励措施手段还不够丰富。 建议逐步完善个人及企业碳账户制度安排,并制定相应的核算标准和激励措施。 这将有助于激发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推动绿色消费的普及和发展。
再次,加快完善绿色低碳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当前的政策手段主要集中在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在技术的推广和实际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为此,建立绿色低碳技术交易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交流、交易撮合、技术评估等全方位的服务,实现绿色低碳技术的供需匹配,提高整体效率。
最后,着重加强各项绿色低碳政策之间的协同关系。 由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涉及诸多复杂问题,各个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交叉和相互影响。通过政策协同,可以更好地发挥各项政策的优势和互补性,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和效益。
部分图片
赵鲁涛,男,1979年1月生,山东烟台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双法”研究会复杂系统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北京企业低碳运营战略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碳中和系统工程北京实验室研究骨干,担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Modelling in Management副主编,Applied Energy,Energy Economics,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20余份国内外重要期刊评审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论文70余篇,获软件著作权10余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
研究方向
能源经济、统计优化和数据科学
主要成果
在能源和环境技术创新背景下,针对“化石能源、清洁能源、碳排放权”三类市场的“运行、交互”两种机制,开展大数据驱动的能源与碳市场风险管理研究,以及能源与碳市场协同发展智能决策平台建设,为国家双碳政策制定提供支撑。在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规律、国际石油市场风险动态度量和应对策略、化石能源市场和碳市场交互机制及作用机理等领域取得了优秀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