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
相较于已有文献,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① 研究视角上, 兼顾碳排放总量与强度,综合考量数字经济发展的碳排放双控效应。②作用机制上, 基于绿色增长和绿色创新的双重视角,通过引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技术创新,探索了数字经济发展作用于碳排放双控的途径。③区域异质性分析上,基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将全国分为先行区、追赶区、发展区和滞后区,并考虑不同发展阶段下数字经济对碳双控的区域差异化影响效应,对制定差异化的“碳双控”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下载全文
数字经济发展的碳排放双控效应
作者:白春雨1,2,马平平2,张明2
单位:1. 苏州城市学院 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2. 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关键词
摘 要: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内在要求。数字经济作为推进环境政策转型的重要抓手,对碳排放双控的影响效应及机制亟待研究。基于绿色增长与绿色创新双重视角,利用2011—2020 年中国 287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作用效果,并揭示其背后机制。研究发现:①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仅降低了碳排放强度,并没有实现“碳双控”目标,且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 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接影响碳排放总量,而对于碳排放强度的间接效应则主要通过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这 2 条路径实现。③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家先行试验区,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双控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据此,从缩小城间数字经济发展差距, 改善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等方面, 针对数字经济发展和碳排放双控政策的制定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中国释放数字经济减排潜力,尽快实现“碳双控”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撑。
关键词:数字经济;碳排放双控;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建议
1)均衡发展数字经济,缩小城市间的差距。处于先行区城市的数字经济仍需稳步发展,处于追赶区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势头也不错。国家应更多的关注处于发展区和滞后区的城市,鼓励这些城市向优秀者学习,结合各城市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给予实践指导和政策支持,加快这些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步伐,防止差距进一步扩大。
2)改善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重点技术攻关能力,促进智慧城市治理转型,并加速智慧传感器、智慧设备和通讯平台的覆盖和渗透,实现先进感知和高精度智能控制。这将推动效率变革,减少制造资源消耗,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数字经济实现减量提效的同时,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
3)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赋能减排。在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时,注意使用清洁能源和碳捕捉、碳封存技术,以减少该环节的碳排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可以加速实现高质量互联互通,为数字经济提供坚实支撑,同时扩大数字经济覆盖范围,增强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减量作用。
4)根据城市发展特点,合理把握“碳控”节奏。实现“能控”向“碳控”转变,需要明确碳排放总量下降目标及目标责任分解考核要求。目前,我国工业化进程已进入中后期,城镇化即将迈过快速发展阶段,碳排放量进入峰值平台期。所以,“碳控”的实施节奏应与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相适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适时变化,合理调整“碳控”节奏。
部分图表
作者简介
张明教授
《煤炭经济研究》编委
张明,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社科优青。担任江苏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工程、低碳经济和统计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10多项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在《中国管理科学》、《运筹与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Energy Policy》、《Ecological Economics》、《Ecological Indicators》、《Applied Energy》、《Energy Policy》等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120余篇。入选2022、2023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连续三年入围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环境领域)。出版专著2部。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等省部级奖4项。担任《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和《Plos one》学术编辑、SSCI期刊《Energy Efficiency》和JEELM编委。
引用来源
白春雨,马平平,张明. 数字经济发展的碳排放双控效应——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双重审视[J]. 煤炭经济研究,2024,44(2):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