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废弃地自然资源价值识别与评估方法研究
肖泳, 张越, 李静
肖泳,双硕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多年从事城乡规划研究与编制,擅长战略发展规划、产业规划,近年致力于生态修复、全域国土资源整治、煤化工产业规划研究与编制。主持重庆市市级重点项目30余项,10余项研究课题,执笔规范性文件2项;获行业部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14项市级规划设计奖项,1项国家银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3篇,著作1部,授权专利2项。
扫码阅读全文
摘要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与煤炭资源的枯竭, 露天废弃矿坑的二次开发利用成为资源型城市获得增量空间资源的新选择。基于科学的资源价值评价方法, 提出了露天煤矿废弃地资源价值识别与定量评估的理想模型和技术方法路线, 并以抚顺西露天矿各类资源的评估为案例, 直观展示了西露天矿的自然资源情况。通过研究可知, 西露天矿总价值约为24.4亿元, 其中直接使用价值占99.57%。在各类价值中, 第三产业价值超过了第一、二产业的价值, 这也与目前西露天矿的生态修复及发展方向相匹配, 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主要内容
1 模型构建方法
借鉴资源—功能—价值的评估思路, 构建评估理想模型, 其主要步骤分为: 基础数据库构建→自然资源识别体系构建→评估体系构建,如图 1所示。
表 1 露天矿自然资源分类
1.2 构建露天矿自然资源“中台数据库”
图 2 露天矿自然资源数据库搭建技术路线
1.3 自然资源价值识别体系构建
1.3.1 直接使用价值识别方法
图 3 露天矿资源价值识别方法模型
1.3.2 生态价值识别方法
1.4 评估体系构建
图 4 露天矿资源价值评估模型
表 2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计算
2 定量分析结果
2.1 研究区概况
图 5 西露天矿研究区域范围
2.2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结果
图 6 西露天矿研究区域用地类型
表 3 西露天矿资源价值汇总
图 7 西露天矿主导资源空间分布与功能分区
考虑到西露天矿的工矿用地大多为采矿后的废弃土地, 坡度大、地质灾害频发, 故结合用地适宜性评价, 剔除不适宜建设的面积, 判断西露天矿工矿用地中适宜建设和较适宜建设的占比约为36.73%, 总面积167.71 hm2。对主导资源的分布特征进一步刻画后, 可以划分为三大板块: 一是西露天矿西帮, 为主导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 二是西露天矿中帮, 为主导资源分布次集中的区域; 三是西露天矿东帮, 为主导资源分布较稀疏的区域。根据主导资源价值转化方向, 可以将西帮片区重点打造为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的区域。
3.1 结论
1) 提出了露天矿价值识别与评估的理想模型, 为废弃露天矿的再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模型, 不仅可以作为自然资源识别与评估的基础, 还可以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相关业务提供数据支持, 为其明确新的功能和发展模式提供定量研究的基础, 助力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
2) 对西露天矿资源价值进行资产化评价,结果显示:西露天矿资源价值总额约为24.4亿元, 其中直接使用价值占99.57%;第三产业价值超过了第一、二产业的价值。目前, 抚顺西露天矿的综合治理整合利用工程正在进行中, 其修复后转型方向为建设以生态和文旅康养等第三产业为主要功能的“生态欢乐谷”, 其发展方向与模型评估的结果相符合, 也印证了模型在实际运用中的有效性。
3.2 展望
由于目前相关数据的缺乏, 西露天矿的自然资源中台数据库仍未完全建立, 仅以目前的土地利用情况对其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估, 待数据完全收集完成后, 数据库将进一步为自然资源价值识别评估及国土空间自然资源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可在全国范围内的废弃露天矿进行推广。未来,模型可与生态修复相结合, 进一步明晰其生态功能在废弃露天矿再开发中的作用, 以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为基础, 更好地践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除此之外, 未来的评估模型应该更加重视社会效益, 将人类活动空间大数据纳入模型, 更好地评估居民的需求和产生的社会价值, 实现空间、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肖泳, 张越, 李静. 露天煤矿废弃地自然资源价值识别与评估方法研究[J].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24, 51(1): 154-160.
XIAO Yong, ZHANG Yue, LI Jing. Study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natural resources value in abandoned land of open-pit coal mine[J]. Mining Safety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4, 51(1): 154-160.
END
供稿:陈玉涛
审核:熊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