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
智能绿色增长是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迫切要求和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到煤炭产业,就是“通过改善煤炭开发利用工艺、技术和系统性管理,可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进而减少煤炭用量,本身就是碳减排,比碳捕集和封存的减排量更大、更具经济性。”可见, 将数字技术运用到煤炭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当中,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煤炭产业智能绿色增长和“双碳”目标根本要求的可行路径。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下载全文
数字技术驱动我国煤炭产业智能绿色增长的理论逻辑和路径选择
作者:乔涵,张曼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关键词
摘要:煤炭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五次技术革命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出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智能绿色增长成为煤炭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通过推进煤炭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驱动我国煤炭产业智能绿色增长。而随着数字技术在煤炭产业应用的深化,煤炭产业自身的限制、行业发展水平不平衡、技术创新水平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数字技术的驱动作用。基于此,数字技术驱动煤炭产业智能绿色增长的路径应从放大煤炭产业自身优势、推动行业平衡发展、加大创新技术研究力度三方面展开。同时,提出应继续贯彻落实“抓大放小”政策、加大行业外部投资政策支持、完善国家数字化转型决策咨询制度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煤炭产业;数字技术;产业数字化;智能绿色增长;技术—经济范式;理论逻辑;路径选择
政策选择
实现数字技术对煤炭产业智能增长的驱动作用,只有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因此,政策的取向不应与市场的走向对立,在适当调节的基础上也应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
1)继续落实“抓大放小”政策
煤炭产业的企业性质及产业特点是决定其能否实现数智化转型的关键主观因素。首先,数字技术对其数智化转型的作用程度受产业性质的影响,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灵活度要高于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的政策性更强。因此,对国有煤炭企业继续深化其数字化程度,针对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可适当引入市场竞争与要素分配,在政府可控的范围内有效调动其竞争活力;国有企业调整成本过高导致产业融资困难,企业转型受阻,制定精简高效的企业战略与管理制度,简化业务流程同时加强管理,以降低数智化转型的人力成本。其次,对于非国有企业,适当保持其灵活性,加大福利政策,调动其转型积极性。此外,煤炭产业的发展及转型由于自身因素即产业链庞大、地质条件复杂和作业危险程度较高等难度较大,应建立健全偏远及恶劣地区产业的福利保障政策,同时以保障人员安全为第一宗旨,彰显政府的人文关怀。
2)完善数字化转型咨询制度,加大行业外部投资的政策支持
由于一些传统中小型煤炭企业数智化转型进程落后,全国煤炭行业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网络化联合转型受阻,而网络化联合发展又是煤炭产业得以迅速数智化转型的一大推动力,所以推动传统中小型煤炭企业与数字技术融合以提升煤炭经济整体水平迫在眉睫。一方面,为摆脱由于认知不清晰而转型有疑虑的困境,应完善国家数字化转型决策的咨询制度,建立权威性、高覆盖的产业转型咨询机构,加大煤炭产业数字化信息技术服务供给力度。举办相关学术会议,吸引更多煤炭及其相关行业集聚、共同规划,政府对其中可行性较高的创新成果予以采用并落实;搭建专业性的平台,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对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鼓励形成更多的转型创新领头军联合体。
另一方面,政府对转型受阻的传统煤炭企业应因材施策,考察其转型进程及发展潜力,进而采取数字技术政策补贴或税收福利的形式调动其转型积极性。发展数字技术需要大量的科研费用,所以在转型实施阶段,政府应加大其扶持力度,优化待转型及转型中的煤炭产业、数字化新兴产业和数字平台产业投资的相关规定。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与居民储蓄的投资行为,建立健全精确的投资风险预估机制,助力煤炭产业的智能化转型解决资金短缺难题。
3)完善科研政策支持,提升产业链技术创新水平
技术创新是数字驱动的核心关键,面对转型技术壁垒的问题,首先应加大对核心技术科研领域的投入。实施激励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加强研发人员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工作,维护权利人利益,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以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引领科技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并与科研机构及中小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其次,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形成产学研结合,专业人才能够更多的流向企业,企业工艺也为科研提供实践依据,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技术创新整体水平。最后,整个煤炭产业链及其上下游产业以复杂的“多面体”形式存在,每一个点甚至面都不足以被拎出来代表这个产业体系,同样地,每一个面甚至点又是不可或缺的。可见煤炭产业链之间技术创新能力不平衡不仅影响产业自身部分,而且影响整条产业链,抑制数字技术潜能的有效释放。故应着眼于整条产业链,按其重要性权重分配资源,建立公开透明的煤炭产业链市场,有效规避信息不对称弊端,同时推进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促进煤炭企业自身技术的支持服务系统,促进信息融合。
作者简介
乔涵 副教授
《煤炭经济研究》青年编委
乔涵,经济学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双碳”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校厅级科研项目2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煤炭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兼任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理事、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理事、《煤炭经济研究》青年编委会委员。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校级特等奖等奖项。
引用来源
乔涵,张曼. 数字技术驱动我国煤炭产业智能绿色增长的理论逻辑和路径选择[J]. 煤炭经济研究,2024,44(3):13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