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中国碳锁定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

2024-06-26





创新点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直接关注碳锁定问题,综合运用制度经济学、创新社会学、环境经济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与成果,聚焦于碳锁定的内涵与外延、形成机理、影响因素、碳解锁的战略构想等领域,全面展开研究并初见成效,但对于产业或区域碳锁定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外碳锁定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系统梳理已有研究的进展,对已有研究的局限性进行归纳总结,并阐明对未来研究趋势的展望,旨在厘清碳锁定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及未来方向,为进一步发掘本领域内具有潜在价值及创新性的研究点提供参考依据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下载全文


中国碳锁定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牛鸿蕾1刘志勇2

单位:1.徐州工程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 2.徐州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关键词

摘要:如何打破在某些领域具有高碳特质的碳锁定状态,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围绕碳锁定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根据国内外文献统计结果分析近些年碳锁定研究的学术热度、学术水平、资助项目级别、所属专业分布的整体情况,从基本意涵、研究主题、实证研究方法等方面具体阐明国内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主要结论包括:近几年碳锁定相关研究的学术热度与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本身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也得到权威性的认可与支持;产业锁定、区域锁定等相关概念的界定与阐释更为明晰,研究主题更为聚焦,研究视角逐渐由整体向产业(区域)或中微观层面转移;实证研究方法不再单一而是趋于多类型综合化,不同情景和层面碳锁定的统一测度标准与方法将逐渐形成;紧密结合“双碳”目标、数字经济等时代背景的产业或区域碳锁定问题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碳锁定;基本意涵;测度方法;碳解锁效率;学术热度;文献统计;基本意涵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1 研究局限性

1)产业(或区域)碳锁定的一般性理论的内涵界定已比较明确,但深入产业或区域内部的碳锁定差异性问题尚未得到准确且全面的解读,不利于进一步细化研究内容、优化研究思路、深化研究结论。

2)对整体碳锁定和产业(或区域)碳锁定的测度方法与衡量标准均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同类研究及其结论之间的比较分析,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也难以得到充分验证。

3)紧扣现有新形势新问题的碳锁定研究亟需补充与完善,例如基于“双碳”目标及数字经济背景的碳锁定问题研究就比较少见。

2 研究展望

1)早期研究更加注重碳锁定相关理论体系的构建,以此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旨在检验理论假设,但起步稍晚且发展不足。实际上,以这些实证检验结果为依据,重新审视理论框架或假设,有助于寻求碳锁定理论层面的新突破。随着碳锁定基本意涵的不断拓展,碳锁定规律、机制与秩序研究取得显著成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为从不同维度或层面深化与拓展研究,应逐渐建立起相对统一的碳锁定理论体系的分层面逻辑框架。另外,碳锁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也应保持齐头并进与相互交融的发展方向。

2)研究视角逐渐由整体向产业(区域)或中微观层面转移,会使得研究对象更为明确具体,进一步提升研究内容的层次性与逻辑性。尽管产业或区域碳锁定研究成果已开始涌现,但多停留于大尺度层面。鉴于此,为提出更具产业(或区域)辨识度与精准度的碳解锁策略,应从深入产业或区域内部、细化产业或区域情景类别、凸显行业或区域间差异性等方面入手探究碳锁定问题,此将会成为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针对主导性(或关键性)产业的碳锁定研究就属于其中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双碳”目标下制造业的碳锁定问题应受到更多关注,究其原因,根源在于现实背景和产业特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其碳排放总量约占全球的30%。2020年中国正式提出“双碳”目标,承诺将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的贡献,顺应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是“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而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高碳制造业的碳达峰是其中的核心要务。然而,在路径依赖和技术锁定的长期影响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锁定在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能源体系格局中,可见,打破该行业的碳锁定状态是全面实现碳达峰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全球的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3)为确保研究主题的现实性、前瞻性和创新性,提升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与应用价值,应紧扣新形势、新问题、新理论和新方法。根据当前发展形势,可以预计,紧密结合“双碳”目标、数字经济、大数据等时代背景的产业(或区域)碳锁定问题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有助于提出更具产业(或区域)辨识度与精准度的碳解锁策略。

4)鉴于研究主题的不断拓展,为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审视和挖掘碳锁定问题,实证研究方法不再单一,而是趋于多类型综合化,便于解决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不过,本领域仍未建立起统一的碳锁定评价标准与方法,无法保证同类研究结论之间的可比性,难以相互验证,因此,构建统一权威的碳锁定测度标准体系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并且该体系应能嵌入不同层面或纳入各类情景信息,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碳锁定核算的具体要求。




部分图表


图1  2000—2023年国际期刊发文量的变化趋势

图2  2000—2023年国际期刊发文的学科分布情况

图3  2009—2023年北大核心期刊发文量和硕博士学位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

图4  2000—2023年北大核心期刊发文的学科分布情况



作者简介

   牛鸿蕾,女,江苏徐州,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碳发展管理







引用来源

牛鸿蕾,刘志勇. 中国碳锁定问题研究现状与展望[J]. 煤炭经济研究,2024,44(4):95-99.

  责任编辑:宫在芹
今日专家

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主要从事地压治理、地...

亮点论文

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综合韧性评价及障碍度诊断———以枣庄市为例作者:张凤,张雷,胡建飞单位: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文章刊发:《煤炭经济研究》2023年第6期摘要:为揭...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