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
现实中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并不总是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许多学者的讨论与研究。在对碳排放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阅读时,笔者发现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选择、模型的设定、实证回归方法的选择都会对研究结论造成影响,由此也启发了本文的研究方向与重点。值得思考的是随着目前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均碳排放是否会随着经济状况的飞速发展出现下降?如果下降,其拐点是否已经出现?本研究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通过构建自适应线性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全球86个重点经济体1960—2019年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下载全文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再研究
——基于自适应线性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关键词
摘要:开展碳排放内在规律与趋势照常研究是制定碳减排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针对目前的研究主要采用预先设定的二次、三次等函数形式进行实证回归研究,通过建立自适应线性模型,采用全球86个经济体1960—2019年的面板数据来探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分段方法、数据来源等问题进行稳健性检验。此外,使用相同的数据,将常见的几种不同函数形式进行对比分析来验证本研究实证模型的优越性。研究结论如下: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呈“倒U型”关系,拐点出现在人均GDP为19590美元(PPP,2017)时;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分段方法、数据来源的不同并不影响基本研究结论;不同的函数形式的回归结果的比较综合表明了自适应线性模型在探究人均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中具有更佳的模型优势,且二次函数与三次函数的实证结果可从侧面验证有关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本研究结论。
关键词:碳排放;经济增长;非线性关系;自适应线性模型;稳健性检验;模型比较
总结及展望
细致描绘国家层面人均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国家间的低碳协调发展,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以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研究对象,探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随着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人均碳排放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拐点出现在人均GDP为19590美元(PPP,2017)时,即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呈“倒U型”关系。
2)针对经济研究中通常存在的稳健性问题,本文对各部分研究的分段方法、分段数、数据来源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且在计量过程中进行了8、12、15等多种不同分段的等样本分段法和等间距分段法,本文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均支持基准回归结果。
3)根据不同函数形式的对比分析来看,本文的自适应线性模型在探究人均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中具有更优的模型优势,且二次函数与三次函数的实证结果可以从侧面验证本文的基本研究结论。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以及相关研究的函数设定上已成为气候经济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碳排放后续的研究提供了自适应线性模型方面的结论,但是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只是我们研究中最基础,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如何预测不同经济体碳达峰的时间,如何根据实际国情改进碳排放政策以实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后续研究的落脚点之一。
此外,本文还对国内的碳排放研究现状进行了了解与学习。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占全球碳排放量的近30%。如今,国内学者们针对中国碳排放的发展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省级层面或行业层面,而县域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由于中国区县数量庞大,地区差异性明显,而多数研究仅简单揭示了碳排放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线性关系,忽略了地区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不利于我国因地制宜地进行碳减排的政策实行。本文自适应的计量模型允许碳排放与收入曲线的形状更广泛,具有更高的数据密度,全球层面的人均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结论有利于我国开展碳排放的回归分析与未来趋势预测,因此,本文在后续的研究中将整理中国县域层面的数据进行人均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为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和制定相关的县域减碳政策提供数据上和理论上的支撑与建议。
部分图表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数据来源
表5 等间距不同分段数的回归结果
图1 12段等样本的OLS与FGLS的回归系数
图2 等样本不同分段数的稳健性检验回归
图3 等间距不同分段数的稳健性检验回归
图5 不同函数形式的回归模型
作者简介
王策,男,浙江丽水人,校聘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
引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