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首山一矿深部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024-08-08



创新点
本文以平顶山矿区首山一矿为例,通过地应力测量对煤矿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
1)矿井地应力测量表明,煤岩体处于三维压应力状态,煤层主应力关系为SH>SV>Sh,地应力为28~44 MPa,属于高应力水平,地应力方向为NEE向。
2)煤层埋深对地应力的影响表现为,随埋深增加主应力增大;岩性与地应力密切相关,弹性模量越大地应力越大,矿井地应力与埋深及弹性模量的关系可表示为σH=0.0350H+0.4681E-8.5513
3)地质构造是影响地应力分布的主控因素,断层带内应力降低、断层尖灭端应力集中;断层与向斜构造组合区应力值大于断层与背斜构造组合区,且断褶构造组合造成地应力方向分布紊乱。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首山一矿深部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作者:郭德勇, 揣筱升, 张铁岗1, 2 , 郭明生2
单位:1.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2.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背景
 RESEARCH  BACKGROUND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增加,地质构造环境复杂且地应力急剧增大。地应力是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和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动力来源,尤其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井下巷道的布置方式及煤岩动力灾害发生的类型与强度。然而目前仍无法精准确定地应力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规律及定量特征,主要原因在于地应力成因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各因素对地应力的作用不尽相同。因此,定量分析地应力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预防矿井动力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地应力的研究主要分为2个方面:一是通过应力解除法、水压致裂法、应力恢复法和声发射法等进行地应力实测,运用平面应力解析法计算测点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信息,进而获得地应力分布规律。相关学者在潞安矿区、晋城矿区、平顶山矿区、西山矿区、鄂尔多斯矿区、巨野煤田、大同矿区和淮南矿区等广泛开展地应力测试工作,分析了地应力大小、方向和类型分布特征及主应力与侧压系数随埋深的变化规律;总结了中国煤矿矿区地应力场特征并建立了“中国煤矿井下地应力数据库”。二是利用数值模拟进行地应力场区域反演分析,从而实现由“点”到“场”的定量研究,目前地应力场模拟方法主要包括侧压系数法、边界载荷调整法、应力函数法、有限元数学模型回归分析法、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等,如余大军等利用FLAC3D横观各向同性模型和各向同性模型提高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地应力场的反演精度;李飞等基于地应力稀少样本数据提出了GMDH神经网络算法;KHADEMIAN等运用BEM-FEM3D局部与远场混合算法预测了Seymare坝区的地应力分布规律;ZHANG等构建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的地应力预测模型。地应力的影响因素较多,目前主要围绕地质构造、地形条件、区域应力边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岩体性质、孔隙及流体压力等因素对地应力的影响展开研究,如康红普等分析了煤矿大型向斜及断层区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翁剑桥等指出断层扰动带内地应力方向和大小发生显著变化;ZHOU等获得了走滑断层构造组合区的地应力分布规律;LI等通过开展岩石力学试验得到弹性模量与地应力大小呈正相关性。

上述研究主要从地应力实测分析、地应力场反演及单因素对地应力场的影响展开,然而地应力场反演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多因素对地应力的作用研究仍存在不足。因此,针对首山一矿开展地应力测试,运用构造物理学、岩石力学和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矿井深部地应力分布规律,探讨埋深、岩性和地质构造对地应力的影响,以获取各因素及其综合作用下的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对矿井巷道布置、支护设计优化及动力灾害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摘要
 ABSTRACT

为探讨平顶山首山一矿深部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矿井实测地应力数据,运用构造物理学、岩石力学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测点地应力类型、大小和方向分布规律,反演了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分析了埋深、岩性和地质构造对地应力的影响,确定了影响地应力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多元回归反演分析法获得的地应力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相对误差小于20%,结果可靠。

矿井煤岩体处于三维压应力状态,煤层主应力关系为SSSh,地应力由矿井北部向南部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地应力为28~44 MPa,属于高应力水平,地应力方向为NEE向。埋深影响地应力大小和类型,随埋深增加主应力增大,应力场类型向准静水压力场过渡;岩性与地应力密切相关,从泥岩到砂岩或灰岩,地应力增大,弹性模量越大地应力越大,地层岩性的差异造成地应力大小离散分布、应力方向偏转角不超过10°;矿井地应力与埋深、弹性模量的关系可表示为σH=0.0350H+0.4681E−8.5513。

地质构造是影响首山一矿地应力分布的主控因素,褶皱形态控制地应力的水平应力分布,向斜内弧应力值大于背斜内弧,且褶皱弯曲程度越大,其内弧地应力越大,应力梯度越大;断层带内应力降低、断层尖灭端应力集中,地应力方向沿着断层走向偏转,与断层走向夹角越大,应力方向偏转角越大;断层切割复式褶皱时,断层与向斜构造组合区应力值大于断层与背斜构造组合区,且断褶构造组合造成地应力方向分布紊乱。

部分图表






 1    首山一矿构造纲要及地应力测点布置


 2    首山一矿地应力测点所在区域地层综合柱状


 3    首山一矿地应力现场实测


 4    首山一矿典型应力解除曲线及包体岩心


 5    首山一矿数值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6    首山一矿地应力实测值与回归值对比


 7    首山一矿地应力场分布云图


 8    首山一矿己组煤层最大水平主应力大小和方向分布


图  9  首山一矿深部地应力与埋深的关系


图10   研究区地应力与弹性模量的关系


图11  地应力在岩性组合界面处的变化机制


图12   首山一矿纵弯褶皱区域地应力分布


图13   断层各因素对地应力的影响


图14   首山一矿断层及构造组合区地应力分布

作者简介


郭德勇,男,博士,教授,中共党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3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在煤炭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获得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200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5)、“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2006)、等荣誉。


研究方向

煤矿瓦斯防治与矿山应急救援


学术成果

致力于煤矿瓦斯防治与矿山应急救援研究,先后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构造物理环境、煤与瓦斯突出粘滑机理,建立了地质构造带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判定方法、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煤体结构定量计算方法等理论和方法,开发了煤与瓦斯突出构造物理预警系统和煤矿聚能爆破技术及工艺。将构造物理理论和聚能爆破技术应用于煤矿瓦斯防治和煤层顶板控制等领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来源:

郭德勇揣筱升张铁岗首山一矿深部地应力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J]. 煤炭学报202449(5):2360−2375.


责编:韩晋平‍‍‍
编辑:赵泽维
审核:张晓宁

  责任编辑:宫在芹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