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电力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分析

2024-08-30



创新点



     随着 “双碳” 目标的推进、碳交易的成熟, 加上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贯彻,未来电力行业将可能脱离原本以产品规模经济为核心的经营模式,而转变为通过设备改造、技术创新、清洁机组投产、碳捕集技术投运等综合手段实现在生产总量波动不大的情况下,降低碳排放强度,从而在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层面和碳配额履约的经济层面得到双重效益,而此举要求电力企业更加注重对于研发费用、环境保护的投资、科研人员数量等新型生产要素的投入。基于此背景,文章聚焦于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行业——电力行业,使用DEA—BCC和Malmquist指数模型,选取A股市场电力企业为研究对象,测度这些公司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效率。



长按二维码下载全文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电力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分析


作者:吕芳菲 韩洁平 戈泽琦 孙晓东 李佳琦 牛羿恒

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通过聚焦低碳转型重要行业—电力行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A股上市的电力公司 2021—2023年数据做新质生产力发展效率分析。构建了符合新质生产力评估逻辑的投入产出要素,使用DEA—Malmquist效率指数模型对决策单元进行效率分析。研究发现,电力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发展效率方差较大,呈梯度分布,且具有区位效应;各企业生产技术能够满足日常生产经营需要而基本不出现生产工艺不匹配问题,头部公司纯技术效率值更高但规模报酬效应难以大幅突破,但较少出现生产资源浪费问题。基于此,从区域协同、技术进步和创新投入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DEA—Malmquist;新质生产力;电力行业;效率评价;指数模型


新质生产力发展效率分析

     1 DEA—BCC模型分析

     从整体来看我国A股上市的电力公司新质生产力投入产出结构目前还未达到DEA有效状态,但近年来效率均值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也反映出近年的低碳发展政策引导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于电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个体层面来看,在2021—2023年间达到过至少一次综合技术效率最佳的公司为深圳能源、华能国际、浙能电力和长江电力。同时可观察到各公司之间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差异较大,最大差异区间达到0.5左右,且新质生产力发展效率最佳的公司具有一定的区位属性,说明除了公司自身的生产效率差异外,区域与环境差异也可能影响当地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如相关的行业配套政策、区域碳交易市场成熟度、区域电价政策等。有序的政策环境和碳配额履约机制更有利于激励电企进行自发性的技改活动,有效提升机组生产力并降低碳排放强度,此外发达地区的社会用电体量庞大,提供的产品市场容量较大,使得电力企业的创新投入能够顺畅地在市场中转化为效益,该种相互传导的“创新投入—设备技改—市场转化—收入增长” 链条促进了主营业务收入和无形资产价值的双重提升。

     电力行业等重资产型行业具有一定的 “规模反哺” 效应,即稳健的经营效益作为扩大规模的前置条件,一旦扩大规模后很少出现资产闲置、生产力浪费等 “规模空壳”的情况,反而这种规模扩大能够快速将生产力与产品销量拉高到新的水位。而中小规模的电力上市公司则受限于暂未实现规模扩大前的经营积累,而在设备投运和产品生产力上有所欠缺,从而更可能导致规模效率值偏低。在规模报酬方面,规模效率值非优的公司中,其规模报酬基本都呈现增长态势、而规模效率值较优公司的规模报酬则多呈稳定不变,甚至下降态势。由此说明头部电力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基本趋于最高值且短期内难以大幅度突破,当新一轮电力生产技术迭代机会出现后才可能进入新的规模经济周期。


     2 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

     在Malmquist指数方面,从表6数据可以看出全要素生产率在两周期内的指数呈上升态势,且均大于1,处于较稳定的水平。从分解项来看, 技术进步变动指数同样呈上升趋势,但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呈下降趋势。进一步观察技术效率变动指数的分解项,纯技术进步变动指数上升但规模效率变动指数下降。由此表明各决策单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托上市电力企业的技术进步,但与上述综合技术效率值偏差过大的原因类似,各公司的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在2个周期内均为达到有效,成为制约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增长的重要原因。综合来看无论是环境友好型能源企业的社会责任推动,还是在碳配额履约与碳排放权交易时占据更多主动性的经营效益驱动,大部分电企都选择在 2021—2023年间进行了明显的技术革新, 但该种革新带来的负面效应可能使得部分企业过于注重追求技术方面的突破而忽视了配套管理措施的优化,易出现资源浪费、精细化管理程度不足等管理方面的疏忽,也是在2021—2023年间规模效率变动指数均比纯技术进步变动指数更接近最优状态的原因之一。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根据对部分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样本的分析,目前其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效率方面体现的特征主要为:一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效率方差较大,存在明显的梯度分布,达到投入产出最优结构的公司数量较少且综合技术效率值与中尾部公司差距明显;二是形成此种差异的原因之一可能为区域因素,包括区域政策、区域电价、区域碳市场成熟度等综合因素;三是现阶段各公司在自身既定产出目标下基本都能够达到满足需要的生产效率,即生产技术能够满足日常生产经营需要而基本不出现生产工艺不匹配问题,头部公司所掌握的更高的纯技术效率值可能出现在对碳捕集、碳封存等前沿节能减碳技术的研发与投运上;四是规模经济效应可能是推动部分特大型电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原因之一,该类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已达到峰值且新一轮生产技术达到稳定投运之前较难出现增长,甚至部分特大型电企规模经营效应已呈现下降态势,但其较少会存在生产资源浪费的问题。

      2 建议

     一是促进区域政策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电力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双碳” 目标、碳交易和新质生产力在电力行业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具有交互影响性和贯通性,但现阶段不同地区的电力企业可能接触到的行业政策与管控力度的弹性不尽相同。为了更好、更全面地推进我国电力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效率,应当加快构建和优化欠发达地区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提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成熟度,通过将在减排中获益作为抓手,激励电力企业增强对生产工艺创新的投入,提高技术研发的积极性。
      二是电力企业应在重视技术进步的同时,兼顾配套管理措施的优化与提升,使规模效应保持稳定增长状态。对于大型电企而言,其投入产出结构已处于合理状态,但规模效应却出现停滞甚至轻度下降,针对该种情况,企业应当充分调动设备管理部、安全生产部等部门做好核心设备的运维检修工作,增强新设备理论数据与实际生产数据的匹配程度,并多次测验新技术产生的额外能源消耗与能源消费结构情况,尽量规避生产资源的不合理支出。
     三是应充分认识到创新投入对新质生产力的撬动效应。电力行业的创新投入对于经营收入和碳交易收入具有叠加影响,且有利于企业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转型。因此,企业可尝试设置固定比例的研发经费用于机组设备调试、新设备研发、新技术测试等。电力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依托技术进步,也要依托清洁生产,电企在能源生产总量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从多个维度协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部分图表

表1 电力行业样本公司


表2 投入产出指标相关测度


表3 2021—2023年电力上市公司综合技术效率值


表4 2021—2023年电力上市公司纯技术效率值


表5 2021—2023年电力上市公司规模效率值


表6 2021—2023年电力上市公司Malmquist指数及分解项





作者简介



     吕芳菲,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经济与管理。



作者简介






韩洁平


《煤炭经济研究》编委



     韩洁平,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现任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东北电力大学工商管理学科首席负责人、吉林省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能源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电力技术经济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分会常务理事等。

     长期从事能源电力经济与管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电力市场优化运行、能源需求及政策分析、电碳协同系统建模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主持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课题等重要科研任务10余项。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中国管理科学》《经济体制改革》《科技进步与对策》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项成果获得省级奖励和荣誉。完成多份项目及政策咨询报告,部分得到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支撑国家及地方能源电力发展规划、碳减排技术经济与管理决策。




引用来源



吕芳菲,韩洁平,戈泽琦,等. 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电力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分析[J]. 煤炭经济研究,2024,44(7):12-19.

  责任编辑:宫在芹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