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组态路径研究

2024-09-06



创新点



    基于新质生产力视域, 以及 “三生” 空间理论构建新质生产力与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结,探究新质生产力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引致效应。采用模糊集综合评价方法(fsQCA),进行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路径实证,进一步验证新质生产力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影响机制。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之路经的厘清丰富了新质生产力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相关研究,拓展了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 “理论黑箱” 的研究边界,为持续推进新质生产力和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路径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路径优势主导要素的提取有助于形成更加具体的政策靶向,对加快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长按二维码下载全文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组态路径研究


作者:田一淋1,赵红梅1,于辉2,王智慧2

单位:1.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2.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系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将深刻改变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时空环境,基于 “三生” 空间理论构建新质生产力与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之间的内在联结,构建新质生产力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赋能模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fsQCA)方法,以114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为样本,验证新质生产力赋能资源型城市实现绿色转型的赋能机理与组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专利授权数、R&D内部经费等生产空间视域的核心条件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有直接推动作用,验证了新质生产力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赋能路径。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下数字经济产业的GDP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等边缘条件通过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技术创新潜力和社会稳定的经济基础,间接促进了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质量和深度。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三生” 空间;组态路径;赋能机理


逻辑解构与模型构建

     1)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逻辑解构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活空间设施配套不全和缺少活力等 “三生” 空间利用的失衡问题成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亟待解决的问题。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需要借助新质生产力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局限,利用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技术在生产空间上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降低对资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量;在生活空间上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和建筑,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生态空间上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提高区域生态环境的碳承载力。因此,质生产力视域下,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是利用具有技术突破性、生产要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质态的生产力推动资源型城市发展绿色化,优化资源型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布局提高资源型城生产空间低碳度、生活空间的宜居度以及生态空的碳承载力,促进资源型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绿色融合发展。

     2)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模型构建

     基于新质生产力视域,整合“三生”空间理论框架以及现有研究,结合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具体情境,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方面确定驱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前因变量。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质态的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高级形态,“新质” 作用于人,“生产” 作用于物, “力” 作用于空间,进而促进 “三生” 空间拓展和融合。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要素,围绕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赋能 “三生” 空间,构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驱动因素模型。

     在生产空间下,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尽快摆脱资源依赖的经济增长方式的窠臼,推动资源型城市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赋能生产空间,质生产力赋能生产工具及技术设备等劳动资料的升级革新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

     在生活空间下,新质生产力赋能资源型城市中劳动者专业技能的提升和适应性、绿色价值观和创新思维的构建。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构建的虚拟产业园区,拓宽了劳动者活动的地理边界,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产品服务创新,可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注入更多创新要素,拓宽了资源型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

     生态空间下,新质生产力促进绿色科技创新技术的推广,赋能资源型城市新质产业及绿色生态。生态空间中原材料、产成品或者服务等劳动对象成为绿色低碳产业低碳循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产业以高技术、高附加值和低消耗为特点,带动产业链的改造和升级, 提高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基于质生产力视域,整合 “三生” 空间理论,解构质生产力三要素交叉影响资源型城市绿转型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及生态空间,最终实现高科技、高质量和高效能的转型目标的驱动模型。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在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进程中,通过组态分析揭示了一系列核心与边缘条件。核心条件体现了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质量和高效的内涵,也是生产空间中推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关键驱动力,生产空间中核心条件联动推动资源型城市实现绿色转型,而边缘条件指标尽管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在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环境效率方面也发挥了间接辅助作用。组态路径的分析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为加速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需在生产空间中侧重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新质生产力的赋能,生活空间中侧重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新质劳动者,基于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协同,打造减污、扩绿、降碳、增长四位一体的生态空间。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生产、生活、生态多维因素的匹配和协同。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推进需采取与生产力三要素相匹配的空间政策,通过新质生产力中新质的科技创新工具驱动经济模式更新,提高生活空间中劳动者的社会福利与生态空间中的绿色生态,从而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全面和持续的绿色转型。

     2 展望
     展望未来,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化。首先,考虑到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具有较强的时间效应,未来研究可对转型前因组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解析不同阶段绿色转型的动态过程和特征。其次,通过扩大样本数据规模,特别是针对《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所确定的262个资源型城市,应用时序定性比较分析(TQCA)和时序集合定性比较分析(TSQCA)等方法,全面讨论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组态,从而深化对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机制和路径的理解。


部分图表

图1 新质生产力赋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模型


表1 前因变量测度


表2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水平指标体系


表3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水平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表4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省属平均综合水平排名


表5 模糊集变量校准点


表6 单个条件的必要性分析


表7 资源型城市绿色高程度转型的组态




作者简介



     田一淋,女,湖南澧县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



作者简介








赵红梅


《煤炭经济研究》青年编委




     赵红梅,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数字经济与城市创新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青年学术骨干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正在主持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3项。在国内重要期刊《科研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 CSSCI 检索文章 10 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以后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发表的学术论文被《管理世界》《科学学研究》等国内重要期刊引用达百余次,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



引用来源



田一淋,赵红梅,于辉,等.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组态路径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24,44(7):54-62.

  责任编辑:宫在芹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