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源型城市依赖传统资源产业,尽管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但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产业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研究资源型城市的新质生产力评价方法,是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国家竞争力和抵御风险挑战能力的重要举措。
长按二维码下载全文
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作者:耿义文,孙圣薇,张明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自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重要概念,新质生产力开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代表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所具有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具有指导意义,因此聚焦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现实价值,结合当前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探究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采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21年我国97个资源型城市的新质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我国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逐年上升。对于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虽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相差较大,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类别异质性显著。障碍度分析结果表明,劳动资料的障碍度最高,是制约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关键因素。针对上述问题,认为提升新质生产力应该着重从劳动资料方向促进资源型城市数字化发展,加大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导力度,持续推进科技投入、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熵值法;障碍度;劳动资料
结论与建议
1 研究结论
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内涵是创新与质优,既包括生产要素、生产技术等的变革创新也包括业态模式、管理制度等的优化发展。本研究基于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现实意义,构建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我国2011—2021年97个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综合水平,并运用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析我国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我国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从均值来看,劳动者发展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从增长率来看,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发展处于快速递增状态,整体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依托二者高速发展。
2)我国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具有异质性特征,表现为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排序为:再生型城市>成熟型城市>衰退型城市>成长型城市,其差异主要来源于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导致自身的人力物力、基础设施、技术更新和产业结构等的不平衡。
3)劳动资料是制约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关键因素,劳动者是第二大因素,因此资源型城市要更加注重的技术更新、 产业转型和人才引进。
4)3个层面的主要障碍因子为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占比、数字化专利总数以及互联网企业数量,均为衡量城市数字化的重要指标,需要资源型城市更加注重数字化建设,实现城市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
2 政策建议
1)继续推进科技投入,夯实生态化与数字化发展根基。综合利用人工智能,加速数字化发展进程。资源型城市互联网企业数量较少,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依赖城市资源得以发展,且已形成固有产业链条,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利于城市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资源型城市应积极实现数字化绿色化,促进非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通过加快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培育新的优势产业等方式逐渐降低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2)根据不同的资源型城市类型,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制定政策激励和引导资金更多地流向服务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长型城市资源开发处于初步阶段,应及时规范资源开发秩序,合理确定资源开发强度,并积极谋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使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协调发展。成熟型城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尽快形成若干支柱型接续替代产业,同时也要重视生态环境问题。衰退型城市要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废弃矿坑、沉陷区等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并扶持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再生型城市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3)优化人力资本结构。障碍因子分析中表明,在新质生产力的3个要素中,劳动者是制约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第二大因素。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资源型城市的传统产业人才较为丰富,但人力资源结构单一,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使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方面受到阻碍,限制资源型城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因此,加强资源型城市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方式。随着数字化飞速发展,提升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尤为重要。资源型城市需要加大人才引进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提高教育水平,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中积蓄充足的人力基础。
4)发展各种类型的协同创新共同体。资源型城市一方面应明确将创新作为推动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目标;另一方面要结合城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协同创新的方向和重点。资源型城市可以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联合共建研发中心、实验室、创新中心等平台,为协同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与此同时,对内政府可以采取出台支持创新的政策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措施为创新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对外政府可以加强区域合作,与周边资源型城市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共同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发展,早日形成高水平的新质生产力。
部分图表
表1 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
表2 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
表3 资源型城市类别差异
图1 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及一级指标
图2 资源型城市类别差异
图3 准则层障碍度
图4 指标层障碍度
作者简介
耿义文 ,女,安徽临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
作者简介
《煤炭经济研究》青年编委
张明
张明,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社科优青。担任江苏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工程、低碳经济和统计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10多项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在《中国管理科学》、《运筹与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Energy Policy》、《Ecological Economics》、《Ecological Indicators》、《Applied Energy》、《Energy Policy》等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120余篇。入选2021、2022、2023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连续三年入围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环境领域)。出版专著2部。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等省部级奖4项。担任《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和《Plos one》学术编辑、SSCI期刊《Energy Efficiency》和JEELM编委。
引用来源
耿义文,孙圣薇,张明.资源型城市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J]. 煤炭经济研究,2024,44(7):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