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
随着城镇化发展,各地区逐渐表现出显著的经济集聚特性。经济活动的集中,一方面能够通过要素共享及规模效应降低碳排放量,另一方面生产规模的扩张,会增加能源消耗的引致需求,导致碳排放总量增加。在我国“双碳”目标的要求下,各省生产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必将被压缩,这是否会影响地区经济集聚度?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检验。对于经济集聚的研究,现有学者多将研究重点放在经济集聚的减排效应上,降低碳排放固然是目前全球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但在建立低碳体系的同时兼顾经济发展同样重要。因此本研究以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采用实证方法研究低碳约束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并探究其内部影响机制,旨在明确低碳绿色转型的经济影响,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以期助力我国在有效实现减排目标的同时,保持经济稳步增长。
长按二维码下载全文
低碳约束下兼顾碳减排与经济集聚探究
作者:肖雪媚
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商学院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实现降碳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其中,明晰低碳约束的经济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中国2011—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有限信息最大似然法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低碳约束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低碳约束对经济集聚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特征,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②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约束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因地区、低碳约束强度不同而存在差异。③机制检验发现,低碳约束通过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而对经济集聚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中央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减排目标,低碳约束目标加强时,应配套出台相应的经济扶持政策,地方政府也应发挥“自主有为”的作用,为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共同努力。
关键词:低碳约束;碳减排;经济集聚;倒“U”型;产业结构高级化
理论机制分析及研究假设
1 理论机制分析
1)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
污染避难所假说指出,严格的环境标准会导致企业迁移到环境标准更宽松的发展中国家。在我国碳减排的大环境下,一些高污染企业难以维持原有市场竞争力,可能会选择迁入其他地区或国家;部分中小企业甚至会因为生产成本过高,出现萎缩迹象,最终退出市场。此时各类资源将优化配置到单位产值碳排放更低的第三产业,特别是绿色环保型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将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碳减排双重目标的实现。
2)绿色技术创新效应
在碳减排的压力下,企业作为趋利组织,更可能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对于碳排放需求较大的地区,高碳行业必须增设备、优流程,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为必然要求。相比之下,清洁产业所面临的规制压力及成本压力较小,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速度可能慢于高碳行业,但总体看来低碳约束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作用,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还能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 研究假设
H1:低碳约束与经济集聚之间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本研究利用中国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究了低碳约束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结论如下。
1)低碳约束对经济集聚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
2)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约束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因地区、低碳约束强度不同而存在差异。
3)机制检验发现, 低碳约束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对经济集聚产生倒“U”型影响。
2 政策建议
1)中央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减排目标,把低碳约束、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经济集聚纳入统一的政策框架,充分发挥低碳约束对经济的积极作用。同时注意政策间的激励相容性,在组合政策的作用下,使各级政府及微观企业能够更好地完成减排目标,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赢局面。
2)政府在加强低碳约束强度时,应配套出台相应的经济扶持政策,减缓低碳约束对于经济集聚的抑制作用。政府应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技术支持及税收减免,充分发挥财政补助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地区高质量地减排、提质、增效。
3)地方政府应发挥“自主有为”的作用,结合减排总体目标及自身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减排政策。东部地区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适度缓解企业减排成本高的问题,突破减排成本对经济的阻碍;中西部地区对于减排工作应长远规划和管理,提供技术引入及研发资金,提高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积极性。
部分图表
表1 基准回归结果
表2 稳健性检验结果
表3 异质性检验
表4 机制检验结果
作者简介
肖雪媚,女,四川内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碳经济。
引用来源
肖雪媚.低碳约束下兼顾碳减排与经济集聚探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24,44(9):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