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能源电力系统的绿色转型研究

2024-11-16



创新点



     本研究深入挖掘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影响指标,基于已有研究构建新质生产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覆盖劳动力素质提升、劳动对象的升级换代以及生产资料的革新应用等3个关键一级指标,系统探讨新质生产力是如何驱动中国能源电力系统的绿色转型。首先基于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新质生产力对能源电力系统绿色转型产生的直接影响。其次,探讨能源结构在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电力系统绿色转型起到的重要中介作用。最后,考虑中国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揭示新质生产力在不同区域禀赋下对能源电力系统转型产生的差异化影响效应。本研究旨在推动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长按二维码下载全文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能源电力系统的绿色转型研究


作者:张国兴1, 胡素莹1,聂龑2

单位:1.兰州大学 管理学院 2.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能源电力系统的低碳、绿色转型已然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创新技术,驱动资源优化整合,促进能源电力系统绿色转型。已有研究鲜有分析新质生产力对能源电力系统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鉴于此,本研究深入挖掘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影响指标,探讨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能源结构,驱动能源电力系统绿色转型的具体模式。研究结论:①新质生产力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能源电力系统的绿色转型,还可以通过改变能源电力结构,驱动能源电力系统实现绿色转型;②产业结构对能源电力系统绿色转型的正向驱动作用程度仅次于新质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驱动以及城镇化水平则对能源电力系统的绿色转型存在负向影响;③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特征会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区域能源电力系统绿色转型产生差异化影响,中部地区正向影响力度最大,西部地区最小。未来中国各区域要结合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创新新质生产力的主要作用路径,有效推动中国能源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能源电力系统;绿色转型;影响机制;正向驱动作用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新质生产力对能源电力系统转型的直接影响
     新质生产力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推动了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高耗能向低碳高效的模式转变。在能源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优化能源的生产与使用方式,促使能源电力系统更加清洁高效。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新质生产力对能源电力系统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2)能源结构的中介作用
     能源结构优化是推动能源电力系统转型的核心途径之一,而新质生产力通过创新推动能源技术革新,可以通过改善能源结构来间接推动能源电力系统的转型。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都是新质生产力在能源结构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能源结构在新质生产力与推动能源电力系统转型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即新质生产力通过优化能源结构进而推动能源电力系统转型

     3)区域差异的影响
     中国各地区在能源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创新技术、资源禀赋、政策支持和设施发展等方面发展程度有所相同,使得新质生产力对各区域能源电力系统转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能源结构转型进展较快,而中部地区则正处于快速工业化、能源转型加速的关键时期,具备更大的提升空间。西部地区受制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技术瓶颈明显,转型进程较为缓慢,但是可再生资源丰富。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新质生产力对能源电力系统转型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结论与政策建议

     1 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新质生产力不仅可直接促进能源电力系统的绿色转型,还可以通过提升绿能占比进一步影响能源电力系统的绿色转型;且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区域因存在路径依赖和技术壁垒,新质生产力对其影响力度较弱。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资源整合,推动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清洁能源占比的提升,显著改善了能源结构,并为经济的高质量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能源结构在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清洁能源占比的提高与传统化石能源使用的减少是新质生产力促进能源电力系统转型的核心机制之一。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显著优化了能源结构,从而间接加速了能源电力系统的绿色化转型。此外,新质生产力对能源电力系统转型的区域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新质生产力在中部地区的作用最为显著,该地区能源转型的潜力大、需求强烈,且政策支持力度较高。东部地区的转型已相对成熟,新质生产力的边际效应较低,更多体现在优化管理和技术升级的细节上。相对而言,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低、技术基础薄弱、对传统能源的高度依赖,其能源转型的进程较慢,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不如东部和中部显著。



     2 政策建议

     首先,加强创新驱动,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作用。政府应持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尤其是支持清洁能源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进一步提升新质生产力中的创新数字化技术水平。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政策应聚焦于提升基础科研能力和逐步推动技术革新,通过创新驱动为能源电力系统转型提供长期动力。
     其次,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政府应通过一系列政策驱动和市场机制设置,推动清洁能源项目的加速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风电与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补贴和财政支持、完善电力市场机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优先上网、推动能源结构进一步清洁化。同时,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探索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如发展氢能、生物质能等新兴能源,提升能源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因地制宜地发展多能互补,在源网荷储多端设置储能设施,为各个区域提供清洁、稳定的能源电力。
     再次,区域差异化政策实施,促进各地均衡发展。鉴于东、中、西部地区在能源电力系统转型中的差异性,国家应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对于东部地区,应重点支持新质生产力在细节优化和智能化管理上的深度应用,继续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升级和扩展。中部地区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推动新质生产力提升和传统产业改造,实现能源结构的快速转型。西部地区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优势,推动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最后,加强产业协同联动,推动能源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新质生产力加强能源智能管理,构建新型能源电力系统。政府应推动能源电力系统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鼓励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升级和转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结构优化的同步推进。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支持,促进能源科技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实现低碳、绿色、高效的发展目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能源管理的智能化转型,构建更具弹性和应对能力的现代能源系统。上述举措将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并在未来的能源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部分图表

表1 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3 基准回归结果


表4 稳健性检验


表5 中介效应分析


表6 异质性分析


图1 新质生产力驱动能源电力系统绿色转型机制框架




作者简介



     张国兴,男,内蒙古商都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环境管理。



通讯作者



     聂龑,女,甘肃兰州人,博士,青年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管理。



引用来源



张国兴,胡素莹,聂龑.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能源电力系统的绿色转型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24,44(10):6-13.

  责任编辑:宫在芹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作 者 潘 辉1,王 坤1,马嘉星2,陈忠德1,严安强1,唐志华1单 位 1.淮沪煤电有限公司丁集煤矿;2.平安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摘 要无煤柱自成巷开采...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