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创新点
现有研究对数字经济与碳排放进行了诸多研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就工业部门而言,探讨数字经济环境影响的文献相对较少。同时,数字经济对工业碳减排的空间效应与作用机制有待明晰。基于此,本文尝试丰富数字经济、碳减排与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系研究,主要边际贡献为:在研究视角上,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研究内容上,将绿色技术进步、工业结构升级同时纳入分析框架,检验两者所产生的中介效应,揭示数字经济抑制工业碳排放强度的路径机制。
长按二维码下载全文
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空间效应与机制
作者:谭建,张秀娟,黄超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在“双碳”目标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降低工业碳排放强度作用,对于实现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利用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引入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与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仅可以降低本省工业碳排放强度,还能通过溢出效应降低邻近省份工业碳排放强度;数字经济通过提升绿色技术进步、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对工业碳排放强度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强度存在负向溢出作用,但中西部地区空间抑制作用并未体现;行业层面上,数字经济对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生产和供应业的碳排放强度具有空间抑制作用,对制造业与采矿业碳排放强度未体现空间抑制作用。
关键词:数字经济;工业碳排放强度;空间杜宾模型;绿色技术进步;工业结构升级;异质性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挖掘数字经济对工业领域的减碳潜力,是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
1)数字经济不仅可以降低本地区工业碳排放强度,对邻近地区工业碳排放强度也存在抑制作用,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仍成立。
2)数字经济通过绿色技术进步、工业结构升级降低工业碳排放强度。
3)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外溢作用,但当前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仅能抑制本地工业碳排放强度。
4)数字经济发展对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生产和供应业的碳排放强度存在抑制作用,并存在显著的外溢作用。而数字经济发展仅能降低当地制造业碳排放强度,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采矿业碳排放强度目前并未表现出抑制作用。
2 建议
1)重视数字经济减碳能力,加速推进工业领域实现“数绿融合”。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作用,实现区域之间信息共享共用,共同协商制定减排方案,建立政府间常态化联络工作机制,鼓励各地区企业之间形成跨区的绿色合作联盟。
2)充分发挥绿色技术进步、工业结构升级路径机制,引导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投入,优化研发机制,提高绿色研发成果转化效率,拓宽绿色技术研发渠道,充分利用创新资源,实现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
3)优化数字经济发展,增强对周边邻近地区的辐射能力。打破数字壁垒,推动数字技术在各区域扩散,完善区域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出台相应政策激励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与中西部省会城市加强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推进数据有效共享,鼓励推广碳捕集、碳封存等减碳技术,推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发展。
4)鼓励不同工业部门运用数字技术探索新减碳方案。对于采矿业,应深入推动智能矿山建设,推广使用自动化采矿设备,建立远程监控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能源消耗、生产效率进行分析,优化生产流程。针对制造业,需重点关注高耗能行业、重污染行业的碳排放,推广运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与精确度,减少能源消耗与资源浪费。对于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生产与供应业,应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借助智能电网、能效管理系统优化能源管理。
部分图表
表1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3 数字经济和工业碳排放的全局Moran′s I
表4 LM、 Wald、 LR检验
表5 空间回归结果
表6 效应分解
表7 内生性检验
表8 稳健性检验结果
表9 中介效应
表10 异质性分析
作者简介
谭建,男,湖北武汉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
引用来源
谭建,张秀娟,黄超.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空间效应与机制[J]. 煤炭经济研究,2024,44(10):123-132.
往期浏览
第1期
第2期
第4期
第6期
第8期
第3期
第5期
第7期
第9期
整理:刘正琳(实习)
编辑:刘萌萌
审核:柳 妮
电话:010-84261852
邮箱:mtjjyj2015@126.com
网站:www.mtjjyj.com
声明:《煤炭经济研究》已刊发此文,享有本论文的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煤炭经济研究》依法保留追究权。
扫码关注 | 煤炭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