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
本文从能源企业微观视角出发,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从投入产出角度综合考虑,测算能源企业碳排放效率,借助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创新影响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机制。通过改进传统线性模型,采用面板门槛模型从非线性视角进行估计考察,准确计算环境规制、人力资本和能源强度影响碳排放效率的门槛值,为提高能源企业碳排放效率提供数据支撑。
![](/d/file/2025-02-13/34fd55a6df426c7a7e5586c32c79e015.png)
![](/d/file/2025-02-13/ac3db782d994ab5650350c2c49aeb4d2.png)
![](/d/file/2025-02-13/bcd3e7427cd46403bb4f53268a152070.png)
长按二维码下载全文
技术创新与能源企业碳排放效率的关系研究
作者:谭旭红,原梅萍
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技术创新具有减排和提率的双重潜力,是实现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手段。选取2010-2021年中国能源行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能源企业碳排放效率,并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技术创新有效促进能源企业碳排放效率的提高;②加强环境规制水平、优化人力资本和降低能源强度能增强技术创新的提率能力;③伴随着环境规制、人力资本和能源强度跨过门槛值后,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跃升现象;④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具有企业产权异质性和企业规模异质性。
关键词: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超效率 SBM模型;调节效应;门槛效应
结论
1)技术创新能够促进能源企业碳排放效率的提高,但需要跨过门槛值之后,其促进作用才显著。
2)环境规制水平正向调节企业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正向调节企业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能源强度负向调节企业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
3)在不同的环境规制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能源强度水平下,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影响,跨过门槛值后,其促进作用更显著。
4)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企业规模异质性效应和产权异质性效应,大型企业在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上表现更显著,中小型企业在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上表现并不显著。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上比非国有企业更显著。
启示
1)以技术创新推动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碳排放效率提升。能源企业应当利用自身优势,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要立足我国能源产业优势,锻造能源技术装备长板,以技术创新驱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创新,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针对不同能源企业的性质和技术创新能力,实施差异化精准支持,科学配置资源,有序投入技术创新工作。
2)加大与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相关人员的投入与培训。人力资本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而高素质创新型科研人才的投入是提升能源企业的研发能力的核心,通过人才发展计划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推动能源企业在新能源技术、碳减排技术的突破,从而提高碳排放效率。
3)除能源企业自身,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对技术创新投入更多关注。采取合理而严格的环境规制有助于推动能源企业技术创新,从而实现碳减排目标。政府部门要把碳减排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一项重要约束性指标,在制定环境规制时可以适当提高标准,由此形成的先动优势可补偿环境成本,实现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又能兼顾经济发展的双赢。通过加强对能源企业能耗监控以及碳排放,严格把控传递环境规制信号,依照能源企业制定差别化的减排强度,不断优化环境规制政策,精准规划以促进技术创新,实现经济与环境绩效双赢目标。
部分图表
![](/d/file/2025-02-13/a6c885c7a900d8af7a0724b39d613a27.png)
图1 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
![](/d/file/2025-02-13/818b99b4a2cc65eff6708151d3bab491.png)
图2 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
![](/d/file/2025-02-13/f164340a36f02bfe79fea17d454d38f7.png)
图3 能源强度的调节效应
![](/d/file/2025-02-13/4244b48e0e22aeef3d6a830a8b613894.png)
图4 技术创新门槛
![](/d/file/2025-02-13/2914b18460769b6860de7e23404819de.png)
图5 环境规制门槛
![](/d/file/2025-02-13/341b755845e07c28203d374772d962ca.png)
图6 人力资本门槛
![](/d/file/2025-02-13/38060026036200616aba11a55d2d0913.png)
图7 能源强度门槛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d/file/2025-02-13/bd23f5ddcc9715af5132d87120c019e6.png)
表2 基准回归结果
![](/d/file/2025-02-13/01ae7e3c96ef5bd19a0dba3c0a5bce7c.png)
表3 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
![](/d/file/2025-02-13/519729b8bb6068656d37922638b92e3d.png)
表4 调节效应
![](/d/file/2025-02-13/6a749ae69b1358823646de773753a50d.png)
表5 门槛效应检验结果
![](/d/file/2025-02-13/64ba20803ca99aade733ef08dbba72ab.png)
表6 门槛效应估计结果
![](/d/file/2025-02-13/a11ad5b7ad5736ff0c4d766165bae9d3.png)
表7 异质性分析
![](/d/file/2025-02-13/7514c5cfcb648ed3b375bb044aed628f.png)
作者简介
![](/d/file/2025-02-13/f6250339369527f7db5fa408301e39e4.png)
谭旭红
《煤炭经济研究》编委
谭旭红,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黑龙江科技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省级教学名师,黑龙江省首批哲社科重点建设实验室负责人,黑龙江省学科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黑龙江省新型智库高端人才入库专家,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业经济专家,黑龙江省重点建设智库专家。长期从事矿业经济与管理、资源型城市转型等研究,是国内较早从事矿产资源会计研究的学者。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7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社科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引用来源
谭旭红,原梅萍.技术创新与能源企业碳排放效率的关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25,45(1):66-75.
![](/d/file/2025-02-13/c03b704ced5a3736d6aa4411cc4fc10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