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功能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系统,创新开展了煤层渗透率测试和煤与瓦斯突出模拟一体化试验研究,分析了突出动态演化过程和煤-瓦斯两相流致灾规律,得到了相对突出强度与煤层渗透率的定量关系。
(2)揭示了煤层渗透性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机理:随着煤层渗透率增加,瓦斯流动阻力减小,瓦斯压力下降较快,难以形成高瓦斯压力梯度,同时煤层暴露面附近瓦斯渗透力较低,并快速向远处转移,无法进一步破坏暴露面煤体,导致突出强度下降。
(3)从瓦斯压力梯度和渗透力的角度完整描述了煤与瓦斯突出孕育、发动、发展和终止全过程,阐明了煤层渗透率在不同阶段的控制作用,结合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探讨了煤层渗透率作为突出预测新指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煤层渗透性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规律及控制机理
2023年,我国煤炭产量47.1亿t,创历史新高;同时,进口煤炭4.7亿t,同比增长61.8%。可见,煤炭未来长期仍将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和“稳定器”。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整体稳步向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及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均显著下降。然而随着煤炭开采强度和深度的加大,地应力、瓦斯压力、瓦斯含量也随之增加,使得煤与瓦斯突出(简称突出)危害性也将进一步增强。近期连续发生的多起突出事故(2023年11月27日,云南田坝煤矿突出事故导致83人涉险;2023年11月28日,湖南金鸡煤矿突出事故导致78人涉险;2024年1月12日,河南平煤股份十二矿突出事故造成16人遇难)再次警醒我们,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突出防控刻不容缓。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中一种破坏性巨大的瓦斯动力现象,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稳定供应。目前围绕煤与瓦斯突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针对瓦斯压力、地应力和煤体性质等方面,同时提出了多种突出机理假说。然而由于突出是一个多因素耦合的复杂过程,至今仍未形成一个可以解释所有突出现象的理论体系。煤层渗透性不仅与其自身孔隙、裂隙及尺寸特征有关,同时还受煤层的瓦斯压力、瓦斯含量、温度和变形等多种因素影响,可以综合反映煤层特性。因此研究煤层渗透性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规律及机制,对于揭示突出演化、完善突出机理和预防突出事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国华等分析认为,煤岩体内裂隙随机分布,当煤层内随机分布的裂隙发展成贯通裂缝瞬间,煤层渗透率急剧变化,煤层与瓦斯形成的固−流耦合系统平衡被打破,从而诱发突出。林柏泉研究发现,相同条件下,突出煤的渗透率小于非突出煤的渗透率。薛世智指出,煤层渗透性不仅与自身结构有关,还和外部条件即地应力和瓦斯压力相关,当渗透率大于一定值时,不易发生突出。段东等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当煤层渗透率较小时,瓦斯起主导作用,突出发生在整个采高的中间部位,形成类似圆锥形的突出孔洞;当煤层渗透率较大时,地应力起主导作用,突出大多发生在煤体上端,并发生剪切破坏。王刚等研究发现,突出过程中瓦斯的运移和对煤体的破坏主要取决于煤体破坏时瓦斯的解吸和放散能力,而突出危险性则同时受控于瓦斯压力梯度、煤体断裂韧性及煤体裂隙发育程度。李晓泉等研究表明,煤层渗透性越差,瓦斯运移越困难,越容易被储存,从而增加突出危险性。吕闰生等认为由于采动应力造成煤体渗透率突发急变,是导致瓦斯动力现象发生的关键。李慧等研究表明,在采动影响下低渗透性煤层的渗透性变大,吸附瓦斯开始解吸,但无法及时扩散至低渗透性煤层,导致瓦斯积聚从而造成突出。高魁等研究发现,构造软煤的渗透率比原生结构煤大,在采动卸压条件下瓦斯更容易流动,从而形成高瓦斯压力,为突出的发生提供动力。程建祯等统计发现煤层渗透率小于2.5×10−17 m2的煤矿几乎全部发生过突出。张士岭等分析认为瓦斯压力引起的渗透力是导致突出煤体破坏的重要诱因,并数值模拟了不同条件下工作面煤壁渗透力的分布演化规律。郭品坤认为渗透率在突出发展过程中起着2种不同的作用:一是向外部的快速增加,为大量游离瓦斯的流动提供条件;二是向内部的急剧下降,阻碍煤层瓦斯的流动,维持内部的高瓦斯压力梯度。
综上,煤层渗透性对煤与瓦斯突出存在重要的影响作用已成为共识,然而目前关于两者关系的研究主要以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为主,缺乏试验数据支撑和验证。为此,笔者利用自主研制的多功能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不同煤层渗透率条件下的突出物理模拟试验,分析突出过程中两相流的运移分布特征和动力致灾效应,定量研究煤层渗透率对突出强度的影响规律,结合理论分析探讨煤层渗透性在煤与瓦斯突出中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深化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认识,为现场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提供参考。
图 1 多功能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系统
图 2 不同时刻突出煤粉运移图
图 3 突出煤粉运移速度曲线
图 4 突出煤粉质量及粒径分布
图 5 S2冲击波超压曲线
图 6 冲击波超压峰值及波阵面速度
图 7 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煤粉运移形态及速度对比
图 8 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突出煤粉质量分布
图 9 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突出煤粉粒径质量分布
图 10 不同渗透率条件下巷道冲击波超压对比
图 11 不同渗透率条件下巷道冲击波超压峰值和谷值分布
图 12 相对突出强度与煤层渗透率的拟合曲线
图 13 煤与瓦斯突出模型
图 14 不同位置和时刻的瓦斯渗透力变化曲线
图 15 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瓦斯渗透力演化对比
图 16 煤与瓦斯突出过程流程
张超林,男,安徽阜阳人(1991—),中共党员,博士(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入选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江苏省科技副总等省级人才计划。现任安全工程学院安全监测与应急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煤炭专家组委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瓦斯灾害防治与利用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科学编辑,Sustainability、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编委/客座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Geohazard Mechanics、《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煤田地质与勘探》等期刊中青年编委。
研究方向
煤岩动力灾害防控、安全监测与应急管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主要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nergy、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煤炭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F5000论文3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PCSI高被引论文10篇,入选2024年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0余件,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出版专著1部,参与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荣获首届国际矿山安全杰出青年学者、第十二届全国高校矿业石油与安全工程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
来源:
张超林,刘明亮,王恩元,等. 煤层渗透性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规律及控制机理[J]. 煤炭学报,2024,49(12):4842−4854.
ZHANG Chaolin,LIU Mingliang,WANG Enyuan,et al. Influence law and control mechanism of coal seam permeability on coal and gas outburst[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24,49(12):4842−4854.
策划丨王晓珍
责编丨宫在芹
编辑丨李莎
审核丨郭晓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