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客 您好
  •  | 
  • 注册
  •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最新成果丨贾后省教授: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巷道围岩破坏规律与控制方法

2025-04-10



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巷道围岩破坏规律与控制方法

作者

贾后省1,2, 张志明1, 刘少伟1,2, 彭博3, 于辉4, 邵帅钦3, 王艺博1

单位

1.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2. 煤炭安全生产与清洁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3. 四川川煤华荣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4. 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摘  要


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巷道受多重采动影响,支护维护困难。针对此类问题,以代池坝煤矿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巷道31233运输巷为工程背景,主要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方法,研究了巷道围岩应力环境演化特征及其作用下巷道围岩破坏规律,设计了有利于围岩塑性破坏分布收敛的非对称屋顶断面,提出了基于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的非均匀锚杆(索)支护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影响条件下,巷道周边双向主应力差值较大且方向偏转,导致巷道围岩周边破坏呈现非均匀、局部湮灭、最大破坏深度偏转等蝶形特征,巷道内错位置和断面形状决定了巷道破坏形态和范围,内错距直接影响了其围岩塑性区分布与扩展的程度,而坚硬岩层的存在造成塑性区局部湮灭。当巷道内错距离大于17 m时,巷道周边应力趋于稳定,其围岩塑性区大小与形态无明显变化,内错位置大于该距离时,对巷道的围岩稳定性最有利。巷道断面的单边跨度尺寸决定了其所在侧的塑性破坏深度,当巷道断面为非对称屋顶断面时,围岩塑性分布收敛程度显著。巷道断面设计时,巷道最长边应位于坚硬岩层侧且尽量避开最大破坏深度方向,以便充分利用坚硬岩层塑性区湮灭特性,避免巷道围岩塑性区蝶叶过度扩展。因此,可充分利用大倾角非对称屋顶形巷道断面的几何特征,基于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与合理锚固层位分布特征,进行非均匀锚杆(索)支护设计,有效保障锚杆(索)支护力的发挥的同时,保障巷道围岩的整体稳定。同时,在31233运输巷进行了试验,布设了巷道顶板深部位移与锚索支护力监测站,监测期间顶板变形量在100 mm以内,锚索支护力发挥稳定,围岩整体控制效果较好。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巷道围岩结构与采动影响特征

1.1 巷道围岩结构特征

1.2 巷道重复采动影响特征

2 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巷道围岩破坏规律

2.1 巷道应力环境特征分析

2.2 不同内错距巷道围岩破坏特征理论分析

2.3 不同内错距条件下巷道围岩破坏特征数值模拟

3 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巷道断面优化及围岩控制方法

3.1 断面优化后巷道围岩破坏数值模拟

3.2 重复采动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机理

4 现场试验

4.1 巷道断面及支护参数设计

4.2 巷道支护效果监测及分析

5 结  论



部分附图


图1 巷道周边应力环境特征

图2 不同位置条件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

图3 大倾角煤层重复采动影响巷道围岩控制原理示意

图4 31233运输巷顶板深部位移监测结果



作者简介


    
贾后省

教授、博士生导师

贾后省,男,1988年01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巷道矿压理论与灾害防治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兼任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执行主任、煤炭行业巷道支护与围岩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职《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矿业科学学报》、《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煤矿安全》等期刊中青年编委。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巷道矿压理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等方面研究


主要成果

先后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7项、产学研合作项目20余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5篇,独立出版专著2部;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5项、其他专利20余项;第一完成人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在内的省级以上奖励10余项。曾获全国煤炭行业青年五四奖章、全国煤矿支护优秀专家、全国煤炭行业青年岗位能手、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河南青年五四奖章、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等荣誉和称号。


引用格式

贾后省,张志明,刘少伟,等.大倾角极近距离煤层群重复采动巷道围岩破坏规律与控制方法[J].煤炭科学技术,2025,53(2):67−79.
JIA Housheng,ZHANG Zhiming,LIU Shaowei,et al. Research on dissimi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method of failure of surrounding rock in the roadway with repeated mining of steep and ultra-close multiple coal seam[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5,53(2):67−79.






策划:朱恩光

责编:李雅楠

编辑:李莎

审核:常琛







煤科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成立于2015年,拥有科技期刊21种。其中,SCI收录1种,Ei收录5种、CSCD收录6种、Scopus收录7种、中文核心期刊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4种,是煤炭行业最重要的科技窗口与学术交流阵地,也是行业最大最权威的期刊集群。




往期推荐


王国法院士:中国煤炭开采技术及装备50年发展与创新实践——纪念《煤炭科学技术》创刊50周年

何满潮院士:无煤柱自成巷力学原理及其工法

康红普院士:煤矿井下定向钻孔水力压裂岩层控制技术及应用

金智新院士:“中等收入”与新“双控”背景下煤炭行业转型发展新机遇

王双明院士:“双碳”目标下赋煤区新能源开发—未来煤矿转型升级新路径

王国法院士&潘一山院士:冲击地压煤层如何实现安全高效智能开采

邓军教授:矿井火灾智能监测预警技术20年研究进展

伍永平教授带你了解我国大倾角煤层开采技术变革

《煤炭科学技术》2023年度高影响力学术论文

致谢2023年度《煤炭科学技术》审稿专家

细数《煤炭科学技术》2023年独家记忆





往期专题



“矿井水防治与资源化利用”专题
创刊50周年纪念特辑(上)
创刊50周年纪念特辑(下)
“地质透明化关键技术与示范”专题
2022煤炭科技发展前沿特刊
2022青年科学家特刊




联系我们


电   话:010-87986431

E-mail:mtkxjs@vip.163.com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3区煤炭大厦8层

网   址:www.mtkxjs.com.cn


 扫描二维码订阅期刊

    了解煤炭行业最新成果!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累计访问量:27684646,今日访问人数:18815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