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9日,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100位科技工作者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本次获奖者由评审委员会从1167名有效候选人中评审产生。其中,付巧妹、巩金龙、刘光慧、关启安、杨莉、吴晓宏、邹翔、陈海生、赵立波、魏新国10位科学家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项。
在钱学森、朱光亚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下,中国青年科技奖于1987年设立,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表彰不超过100个名额。该奖项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四家共同主办。
30年来,中国青年科技奖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为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在近1500位获奖者中已有60位当选中科院院士,82位当选工程院院士。其中煤炭行业2人获奖,分别为山东科技大学陈绍杰教授、中国矿业大学秦波涛教授。
陈绍杰
陈绍杰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山东科技大学矿山环境工程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工程博士后,2014年至2015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做访问学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山东省杰青、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获得者。中国煤炭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工委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专委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理事、山东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秘书长,《煤炭科学技术》编辑部青年专家委员。主要从事矿山岩石力学、开采沉陷控制与塌陷地治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岩石力学、生态矿山、塌陷地治理、特殊开采等。进行了煤系地层多种岩石系列岩石力学试验;研制了系列岩石力学基础试验设备,为研究矿井突水机理提供了研究手段和实验平台;创新建立了条带煤柱理论长期强度预测方法,建立了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能监测方法,实测研究了煤柱长期稳定性能与演化规律;研究了覆岩移动变形与地表沉陷、塌陷机理及综合减沉技术;进行了采煤塌陷地大型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及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和实践。将基础研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研究成果在多矿区应用推广,具有显著的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价值。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杰青、山东省重点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各 1 项;出版专著 4 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煤炭学报》等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46篇,其中SCI、Ei收录29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3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6位)、二等奖 2 项(首位、第2位),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首位),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首位2项)。
秦波涛
秦波涛,男,1977年6月生,博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教师。2000年6月获中国矿业大学学士学位、2005年6月获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学位,2010年1月晋升教授。
近五年来,秦波涛教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获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2)、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1);授权国外发明专利15件、国内发明专利26件,发表SCI收录论文35篇;获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及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拓展阅读
做煤矿防灭火科技的引领者——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秦波涛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