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很多人工作效率低,是因为不会记笔记。

2019-04-04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你们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上课听得很认真,但老师讲过的要点,总有一些记不住,课后回想的时候怎么也想不起来。


  期末考试前老师划重点,经常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不知道哪些要考,哪些不会考,课后还得找其他同学打听,东拼西凑出一份考试重难点。


  课题组会议的时候,老师随口提了一句,下周进行PPT汇报,你没记住。结果,下次课题组会议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


  参加学术讲座或者学术会议,因为分享的知识点太多了,都不知道记什么才好,有时候专家在上面讲的一些名词感觉很有意思,却不知道怎么写。


  给老师看论文,老师当着你的面提出了非常多的问题,当时以为自己记住了,结果自己一改的时候发现还是会遗漏很多问题。


  这些情况大家是不是似曾相识?


  讲的时候觉得都会,结果一转身,可能就一顿饭的功夫就忘记了。


  这个问题,我研究了很长时间,最后发现,出现这些问题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不会做笔记。


  关于做笔记这件事情,很多人都不以为然。有一些人甚至在心里看不上经常做笔记的人,觉得头脑不聪明的人才会经常做笔记,而且做笔记这项工作,既枯燥又无趣,没有任何智力上的优越感。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那要注意了,你的人生或者你的工作,因为你这个想法,可能会丧失很多成功的机会。


  先来纠正一个极其错误的观点。


  记笔记与聪不聪明没有任何关系,它只与工作效率是高还是低有关系。


  如果你觉得,记笔记仅仅是帮你把一些信息记录下来,那你真的低估了这项工作的价值。


  在我眼中,记笔记这项工作,最重要的功能并不是帮你记录信息,而是为你以后整理自己的知识提供无限的可能。


  很多人一开始记笔记,都是因为害怕自己过一段时间,忘记了这个知识或者是这条信息。绝大多数知识和信息,如果我们不反复地使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我们遗忘掉。


  有一些忽然出现的信息,我们以后可能再也接触不到了,而你又觉得它很重要,这时候你选择记笔记把它保留下来是最明智的选择。


  但你可能没有想过,你在记笔记的同时,也为以后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提供了一种可能。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


  我非常喜欢记笔记,平时看书喜欢在书上记录或者专门记录在本子上,如果身边没有纸笔,我就会记录在手机的备忘录上。


  随便翻几张给你们看看。



  我平时最大的乐趣就是没事翻翻自己的笔记,有本子就翻翻本子,没有本子就翻翻手机。


  自己一开始记笔记的想法是,我可能再也不会看同一本书,或者是再也不会听同一个人做汇报了,那么这时候我看到的,我觉得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或者信息,如果我不抓紧记录下来,它马上就会消失了。


  这是我记录笔记的初衷,但是反过来,这个笔记也会帮我塑造自己的知识体系。


  比如说我最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环境工程地质的评价方法,有专家打分法,概率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模糊函数法等等。


  这些方法绝大多数我都比较熟悉,但有一部分我是不太了解的,所以我记录笔记的时候会把这些方法通通总结归纳一下,包括我不熟悉的和熟悉的方法。


  这些方法以后也许就是我解决另外一个相同性质的科学问题的思路。当我遇到一些跨学科的问题时,我也可以借鉴这些思路。


  前两天,和一个学生探讨她的博士课题时就正好用到了这个思路,我的研究和她的课题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但是唯一有一点相同的地方,就是研究对象的影响因素比较多,离散型比较大。


  所以,我用我们学科的一些研究方法指导了她的课题,效果出奇得好。


  所以记笔记不单单是记录下当时的信息,它还间接地为你提供了一种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可能性。


  再回到我们今天的话题。


  很多人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就是因为不会记笔记。


  前面刚刚说了记笔记的重要性,下面来说一下该怎么记笔记,才能有效地发挥笔记的作用。


  我采访了几位木耶学社优秀社友,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看待记笔记这件事,以及他们是怎么记笔记的。


  Vivian


  研究生二年级。


  从小学开始我就发现这个现象,很多同学将精力花在抄笔记上,没有听课,笔记本很漂亮,但是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我记笔记主要就是用纸笔加上手机拍照,多用脑子去记录,需要跟着老师去思考,重要的部分才记几个关键词,现在有手机了就可以拍照。


  回来整理笔记的时候,还能加入自己的一些思考,不能指望所有重点都记得,有一部分只要我把它吸收了就可以了。


  太重要的东西需要预习之后去听课,最好就是听课的时候有共鸣,不是老师拖着你走。对于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明白的地方,重点听或者是提问。


  如果你觉得老师讲得很快,你来不及记笔记的话,说明这个知识你还不熟悉,老师是光纤上网,而你只是拨号网络,预习就是提前把自己升级成光纤。


  如果是参加一个学术会议的话,不能指望会议之后听录音来整理,有时候没有那么多时间,而且讲座结束之后老师走了,你想提问也抓不住他。


  脑袋要机灵点,提前查找一下讲课人或者是讲座专家的论文资料,他的方向是啥?他的学术对头是啥?观点是啥?他在做什么?


  有一个学术达人曾经和我说过一件事儿,他每参加一场讲座都要求自己准备3个高质量的问题,然后那些讲座专家对他的印象特别深刻,并且给他提供了很多进一步交流合作的机会。


  木大二小


  硕博连读,博士一年级学生。


  我经常记笔记,因为我的记性不太好。先说一下我在阅读文献的时候怎么记笔记。


  我以前喜欢把文献打印成纸质阅读,但是后来发现纸质稿又重又容易丢失。现在我开始阅读电子版文献,并且每次阅读之后,整理完之后在木耶学社里面打卡。


  我参加学术会议比较少,每次现场都是用纸笔记录,用手机拍照,回来之后再用电子版整理一份。遇到一些我觉得非常重要,而且我可能会参考到的地方,我都会记下一些关键词,比如说,专家一直提到的一个英文缩写。


  我导师曾经给过我一个建议,我觉得非常不错,他说记笔记的时候少看PPT,多听演讲人的话,把话记下来。


  青青


  博士三年级学生。


  去年去国外参加了一次学术会议,不过我没有做笔记,只是和老外打了个招呼聊了一下,练了一下口语,然后收了一些名片。


  不是不想做笔记,是根本就没有时间做笔记,因为光听他们讲英语的专业知识就已经非常累了,而且自己的英语也不是很好,也不怎么能听得懂,所以就没有时间做笔记了。


  如果是参加平时课题组的会议的话,起码要带个笔记本和笔过去,让老师觉得你是在认真听他讲话,如果老师讲到一些重要的人名,重要的书或者重要的信息,那么就把这些关键词记下来。


  平时看书和看视频的时候,记笔记就用一些小本子,我现在已经记到第4个本子了。我看视频的时候,如果觉得老师讲的这句话很重要,或者是这个图很重要,我就会在笔记本上把这句话抄下来,或者是把这个图重新画一下,加深一下印象。


  这种方法效果很好,但是比较慢,如果想要快一点的话,可以先建一个Word文件,看视频的时候如果来不及抄的话,把别人的PPT截图或者是视频截图,放到Word里面,然后用自己的话对这个内容重新进行一个说明,最后再把这个Word文档打印下来,变成一个纸质稿的笔记。我当时学离散元软件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


  如果是平时读文献的话,主要还是按照我上传到木耶学社里面的Excel样式来做的笔记,还有就是在pdf里面也会通过画彩色的线进行一些标注。对于一些特别重点的论文,我会打印下来分类装订,在上面做笔记。


  去参加一些大型的学术会议时,经常是来不及做笔记的。而且去参加这些会议,通常都会带有一种社交的目的,如果是学生的话,很多信息我们是没有办法完全掌握的,所以做笔记的时间真的很少。


  至于我们实验室内部的会议,因为是老师的讲话,所以学术性不是很强,做笔记的需求也不是特别高。


  随心


  博士毕业。


  我平时做的笔记很多,如果是开会的话,我会直接用手机拍PPT,同时把关键点记在笔记本上。一些很重要的会议笔记,我会拿出来整理。其他不是很重要的会议笔记,我通常都会直接记在脑子里,不去整理。


  我和专家交流的时候,他讲的每一句我觉得有用的话,我都会全部记下来,微信的话我都会一字不落的记下来,打电话的话是边听边记,如果实在是记不下来一整句话,就记关键词。


  我一直用的都是手记这种最原始的记录方法,我觉得只要你用心去记了,怎么样都能记得住。


  我采访的这4个学生都非常优秀,他们对记笔记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都会根据自己自身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记笔记的方式。


  随着学习阶段的变化,以及我们身边出现的好用的工具越来越多,做笔记的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


  下次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平时是怎么做笔记的。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1.绝大多数工作效率比较低的人,通常都不会记笔记。


  2.记笔记的作用不光是记录知识和信息,它还能为你整合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创造可能。


  3.每个人对待笔记的态度不同,但优秀的人一定会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做笔记。


  4.做笔记的方式也会随着学习阶段以及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


  责任编辑:宫在芹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