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学会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院士科普云南行系列活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回信,总书记对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深切关怀与深深期许,激励着广大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矢志奋斗。6月12日-13日,由中国煤炭学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24年科学家精神进校园院士科普行系列活动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中国煤炭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刘峰,中国煤炭学会科普工作委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何韬,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刘殿文等出席活动,先后到昆明市第一中学、昆明理工大学进行科普讲座和图书捐赠。
刘峰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活动旨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学种子,引领青少年走进科学殿堂,传承接力科学家科技自立自强重任。昆明市第一中学和昆明理工大学都是云南省的知名学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普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科普工作也是学会的重要职责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和中国工程院科普工作号召,学会在昆明组织王国法院士团队开展科普系列讲座活动,与师生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就是充分发挥了院士示范作用,以煤炭科学为切入点,推进青少年从科学视角了解传统能源领域,认识煤炭行业的重要性。刘峰理事长殷殷嘱咐现场的青少年学生,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聆听院士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对煤炭科学有所了解有所收获。希望同学们能够培养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索精神,勇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努力成为具备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最后期待同学们对能源科技产生兴趣和热情,不久的将来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能源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国法院士为学生们讲解了我国能源与矿业的相关科学知识,介绍了煤炭勘探与开发、清洁利用和转化、矿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科学知识,为青年学生真实呈现了现代煤炭工业的新面貌。
王国法院士表示,我国的能源资源赋存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煤炭从传统燃料向清洁能源和高端化工原材料转变,成为能源安全的“压舱石”。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和利用煤炭的国家,开发利用好煤炭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活动期间,进行了《太阳石》系列科普丛书捐赠。《太阳石》科普系列丛书包含《发现太阳石》《开采太阳石》《百变太阳石》《太阳石铸青山》四册,共100余套。
王国法院士讲述了自己在煤炭领域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提出要坚持责任、创新的科学精神,坚定行业自信、专业自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科技创新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大家足够优秀、具备真才实学,肯于努力,最终都会更加接近目标、通向成功。院士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顺应了青少年的好奇天性,在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同时撒下科学的种子,激发了孩子们成为科学家的内生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正是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优势释放,从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精神指引。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