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介绍
主持人(上半场 ):王保利 研究员
王保利,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智能探测技术与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矿井地震勘探技术。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智能地球物理专委会委员、陕西省煤炭学会煤炭地质及环境保护专委会委员。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级3项;获奖成果9项,其中获省部级奖项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项,授权发明专利18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7篇。
主持人(下半场):李勇 教授
李勇,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煤层气开发地质和煤系气研究工作。以第1/通信作者发表论文77篇(SCI 50篇、EI 27篇),总引用>3500次,其中7篇入选1%ESI高被引论文,3篇入选0.1%ESI热点论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项。担任Unconventional Resources副主编、《煤田地质与勘探》青年编委、《石油勘探与开发》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学编辑等。
主持和参与完成的煤系气立体勘探开发等成果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等荣誉。先后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和全球前2%高被引科学家榜单。荣获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最佳教学回顾奖,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第十一届金桥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荣誉。
报告人信息
报告一:贾慧敏 博士/高工
(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及收获
2015—2018年,东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硕士;
2018年至今,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分公司,高级工程师,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煤层气开发、气井增产、排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发表代表性论文17篇,SCI、EI收录10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担任《煤田地质与勘探》《新疆石油地质》和《油气藏评价与开发》等期刊青年编委,国内外多个科技期刊审稿专家。
导师简介
桑树勋,河北滦南人,博士,中国矿业大学二级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校交叉学科分学术委员会主任。任中国煤炭学会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煤层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低碳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CCUS专委会主任等。任《煤田地质与勘探》《沉积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Green and Smart Mining Engineering》等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煤层气、煤系气等)、碳中和地质技术(CCUS、煤炭甲烷减排、地质碳汇与生态碳汇等)、煤系战略性矿产与沉积地质。主持科研项目90余项,包括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碳中和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1项等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和行业科技奖励12项。授权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报告二:张溪彧 在职博士/助理研究员
(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及收获
2011.09-2015.06,广西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2015.09-2018.06,西北大学,化学工程(硕士);
2018.07-2022.09,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矿山灾害防治与环境治理技术研发中心,助理工程师;
2022.09-2024.04,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集团首席科学家工作室,助理研究员;
2021.09-至今,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动力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读);
2024.04-至今,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灾害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水害防治分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二)主要荣誉
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SCI/EI收录8篇),受理/授权发明专利27项,参编专著2部。先后参与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3项、中煤科工集团及西安研究院科技创新项目28项、企业委托项目16项。研究方向为矿井水资源化与回用。发明可以有效利用矿井水势能的装置,解决了传统高悬浮物矿井水处理停留时间长、沉降效能差的难题;提出矿井水回灌堵塞的“表层滤饼过滤”模型,发明了基于堵塞控制的矿井水人工回灌方法。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
(三)团队概况
矿山水害防治与水资源保护创新团队,成员84名,其中硕士63人,博士21人,高级以上职称47人。团队拥有煤矿灾害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水害防治分实验室、矿山水害防治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西安分中心、煤矿水灾事故分析鉴定实验室、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支撑平台。团队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2项,出版专著10余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先后获得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全国青年文明号、陕西省重点创新团队、陕西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导师简介
董书宁,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矿山水文地质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一级首席科学家,煤矿灾害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煤矿地质灾害组组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矿区勘探与水害防治专家委员会主任、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矿井水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煤田地质与勘探》(EI收录)主编、Mine Water & the Environment(SCI收录)副主编、《煤炭学报》(EI收录)编委等职务。曾获2019年孙越崎能源大奖、2020年杰出工程师奖、202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等荣誉。
导师简介
金鹏康,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废水“收集-输送-处理-资源化”全周期的污染物传质、转化、无害化过程研究,主持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为代表的10项国家级、10余项省部级和一批大型企业合作项目。近5年来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教材与专著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和软件著作权3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牵头编制陕西省地方标准1部,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1部,主持与参编行业技术规范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13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特殊人才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纪念奖章等荣誉。
报告三:董晨曦 博士
(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及收获
2014.08-2018.06 西安科技大学 地质工程
2018.08-2021.06西安科技大学 地质工程
2021.08至今 西安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学习期间,发表高质量科技论文7篇,其中SCI/Ei论文4篇。授权发明专利2个(主参)。
(二)团队概况
西安科技大学段钊教授团队:近年来主要从事黄河流域高致灾性滑坡动力过程、特殊土力学行为与地球物理特性、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教学科研工作。团队包括青年教师与博硕士研究生30余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参与国家973、国家重大、重点基金等若干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各类专利20余项。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李江山研究员团队:隶属于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海环中心环境岩土工程学科方向组。团队主要从事污染场地工程防控与固化稳定化修复、固体废弃物工程应用等研究工作。团队包括青年教师与博硕士研究生50余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40余项,共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8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若干项。
导师简介
段钊,男,1985年生,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库专家。Catena、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岩土工程学报》、《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等期刊审稿人。目前主要从事黄河流域高致灾性滑坡动力过程、黄土力学行为与地球物理特性、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各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参与国家973、国家重大、重点基金等若干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导师简介
李江山,男,1987年生,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兼任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尾矿和矿渣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环境土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污染场地工程防控、固体废弃物工程应用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H-index 40,入选全球TOP2%顶尖科学家榜单,任SCI期刊《Environmental Geotechnics》《Biogeotechnics》编委。出版英文专著3部,主/参编国家行业标准6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报告四:邹祖杰 博士/副研究员
(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及收获
2007.09—2011.0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
2011.09—2013.0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2013.07—2022.07,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钻探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副研究员;
2022.08至今,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团队负责人;
2020.09至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读。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批“菁英双百人选”,陕西省第十一届“创新创业好青年”,西安研究院三级专家,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特种钻探技术装备研发与推广工作。先后主持或主参各级科研项目30余项,“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核心骨干,“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井下救援模块化大直径跟管钻机研制”、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矿山取心钻进轨迹偏斜机理及定向取心工艺技术研究”负责人,多项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省部级科技奖项11项,授权发明专利27件,发表学术论文25篇,参与编写专著3部,起草行业标准1项。
(二)团队概况
特种钻探装备研发团队,由11名专职科研人员组成,西安研究院三级专家2人,高级职称5人,博士研究生3人,专业涉及机械设计、液压控制、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等,主持/主参国家级、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制订行业标准1项。团队主要面向露天煤矿、非煤矿山、隧道等领域,开展矿山与隧道应急救援、地面煤层气抽采、地质及工程勘探、露天矿山穿爆技术装备等研究,进一步完善核心技术体系、打造系列化产品,形成西安研究院非传统领域特种钻探装备的研发、技术推广、装备运营保障一体化解决方案,响应适度多元化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新方向、新技术、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代表性科研项目:“地面应急救援车载钻机及配套机具”“井下救援模块化大直径跟管钻机及配套装备”“应急救援快速掘进技术装备研究”“地面大直径钻孔应急救援提升工艺及装备研发”“穿越采空区钻进技术与装备”“轻量化坑道中深孔岩心钻机研制及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矿山取心钻进轨迹偏斜机理及定向取心工艺技术研究”等。
导师简介
田宏亮,陕西省西安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煤科工集团二级首席科学家,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30余项,20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主持和参加起草行业标准4项,发表论文60余篇,编写专著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个人获“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杰出工程师煤炭行业提名奖”“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西安市确认高层次人才(B类)等”荣誉称号。主持或主参40余种型号钻机研制和推广,支撑矿山应急救援和煤矿安全生产,是我国钻探技术装备领域知名专家。
“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先后担任油气重大专项课题副组长和子专题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负责车载钻机及配套装备的研制工作。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带领科研团队解决了液压控制、电气控制、结构设计及配套车体、设备、仪器选型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60t、100t、120t等系列全液压动力头式车载钻机,可完全替代国外同类型产品,是我国地面煤层气开发和矿井建设、矿山救援等的关键核心装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主参的“煤矿井下随钻测控千米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实现了我国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孔由受控钻进到精确定向钻进的飞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参的“煤矿区煤层气开发精确对接井钻进技术与装备”实现了我国地面煤层气开采井的远端精确对接,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
报告五:秦承帅 博士
(一)主要学习经历及收获
2012—2016,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测绘工程专业,学士学位
2016—2019,山东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2020年至今,山东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发表学术论文6篇,授权发明专利43项,其中排名前二15项,国际专利PCT1项(排名前二)
授权软著8项,其中排名前二3项。
(二)团队概况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团队,成员80人,研究方向隧道与地下工程智能建造。
主要承担的重点研发计划CZ专项智能建造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联合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多项。团队承担纵向项目86项,横向项目105项。论文EI、SCI共计304篇,其中SCI 169篇,中国发明专利247项,美国专利5项,国际专利PCT 8项。
导师简介
李利平,河北邯郸人,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宝钢优秀教师、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获中国青年科技奖、詹天佑成就奖和腾讯科学探索奖。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和川藏铁路建设工程实施技术专家组成员。现任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院长、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工程设计方法分会副理事长、青委会和中国水利学会化学灌浆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地下工程智能建造与灾害防控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第1);全部论文H指数39,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90余篇(1篇“中国百篇”,6篇高被引);美国专利2项、国际专利PCT7项,中国发明专利57项、软著14项(均第1);主、参编标准和工法10项。遴选为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隧道工程学部隧道施工与灾害控制学科主席。
报告六:徐宏阳 博士
(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及收获
2018.09—2022.06: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工程工学学士
2022.09—至今: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工学博士(导师:翟成 教授)
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其中SCI论文1篇(中科院一区TOP期刊),EI论文1篇。参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低透气性煤层致裂增透及瓦斯高效抽采”研究。主持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未来科学家计划”项目及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二)团队概况
翟成教授团队近年来主要从事深地工程复合灾害预防和治理、低透气储层高效改造、煤矿瓦斯智能抽采与绿色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团队包括青年教师/师资博士后10余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任务,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20余项,并负责完成3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
导师简介
翟成,1978年生,教授,博导,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低透气储层高效改造、煤矿区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先后主持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任务等。近年来在INT J ROCK MECH MIN、Energy、煤炭学报等行业权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EI收录论文30余篇,共发表学术论文78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件、国际发明专利8件。
本刊视频号直播
蔻享学术直播
传煤直播
石油学报直播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