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联合中国一重、中煤科工共同建立矿山装备创新联合体,旨在发挥各自优势,推动能源资源勘查领域“卡脖子”技术和设备突破。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聚焦设备更新、以旧换新、循环利用、标准升级四大关键行动,系统部署二十条具体措施,启动了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随后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推进会,要求中央企业加速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加速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应用,加大老旧装置改造。
据介绍,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新一任党委正围绕“大地质”主业,构建地质勘查、生态地质、工程地质、地理信息专业领域,培育地热能和煤层气战略性资源开发的“一体四翼两培育”产业发展格局。在深耕以上领域过程中,随着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设备升级革新需求也随之增加。然而,当前我国地质行业不仅科研设备依赖进口,野外勘探物、化、遥、钻探、实验测试等各类设备大多依赖进口,国产化程度低。推进矿山装备更新改造,实现国产化替代,对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意义重大,对于地质行业中央企业来说,既是政治责任,也是现实需要。
在此次三家央企建立的矿山装备创新联合体中,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煤科工集团均为矿山设备需求方,中国一重主营业务包括为钢铁、电力、汽车、矿山、石化、核电、交通运输等行业及国防军工提供重大成套技术装备,是矿山设备供给方,三方协作实现了B2C和C2B的结合。
“当前我国钻探设备最大的难点是液压系统和发动机,适应长时间艰苦环境野外作业的发动机,是矿山设备国产化道路上首先要破解的问题。”中国一重工作人员介绍,除了矿山勘探设备,矿山采掘、运输、监控设备均是研发方向。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是国产设备击败进口设备占领市场的关键。
据悉,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共有各类设备7000余台套,这些设备选择“换新”还是“改造”,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正在进行精准测算,分析经济周期、市场需求和投资回报,统筹考虑技术更新速度与设备更新周期的关系,确保收益最大化。
“中央企业履行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必须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先进的设备设施是央企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保障,在推进设备更新中,我们不仅要算政治账,也要算经济账,淘汰下来的设备设施将通过妥善回收利用,探索循环经济新路径,实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书记贾春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