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以能源转型为牵引带动,我国产业升级不断涌现新增长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有了更多支撑

在推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更加重视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应用,有助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先立后破、安全降碳

“采煤工效大幅提升,生产能耗也降低了。”山西寿阳县,一家煤企500多米深的矿井下,借助井下5G网络,矿工手持遥控器就能指挥机械采煤,AI无人巡检、AI分析预警等先进技术和设备也逐步应用起来。矿井智能化建设,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取得积极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

创新是打开能源转型之门的“金钥匙”。坚持创新引领,是指引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理念原则之一。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擘画了能源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辟了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道路,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形成节约高效、绿色普惠的能源消费新模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前不久发布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全面介绍十年来我国能源转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积累的实践经验。我国能源转型持续取得显著进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进广大人民福祉打下坚实基础。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得益于特高压直流工程的投产,仅需7毫秒,白鹤滩水电站的绿电便能送达2000多公里外的江苏。清洁能源发展实现新跨越、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取得新成效、绿色能源技术实现新突破、能源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以能源转型为牵引带动,我国产业升级不断涌现新增长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有了更多支撑。

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也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清洁能源发电量约3.8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将近40%,比2013年提高了约15个百分点,能源绿色含量持续上升。发展以光伏、风电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建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利于实现能源领域深度脱碳和本质安全,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推动能源转型,意味着能源供应保障不仅要“跟得上、能满足”,还要“提品质、增效果”。坚定不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端牢能源饭碗,关键是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是我国最长的二氧化碳输送管道。该项目让油井“吃”进二氧化碳,“吐”出更多原油。目前,胜利油田已在13个区块应用该技术,实现增油超5万吨。巧用新技术,传统石油工业实现了既增产又转型。在推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更加重视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应用,有助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先立后破、安全降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源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面向未来,稳中求进、久久为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一个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将让中国式现代化动能更强劲。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2日 05 版)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近距离煤层蹬空开采围岩应力及裂隙演化规律
  • 2氧弹热量计性能验收方法实践
  • 3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测定的技术探讨
  • 4近距离煤层群下层煤回采巷道合理布置方式与错距
  • 5混合介质库仑滴定法测定煤中碳酸盐CO2含量
  • 6霍尔辛赫煤矿3502工作面切顶卸压与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 7图像识别智能放煤含矸率高精度预测研究(I)——煤流表面含矸率
  • 8黄陵一号煤矿综采工作面超前支护协同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
  • 9量热仪性能验收方法简析
  • 10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护技术及装备研究现状

24小时内最火

  • 12024年度中国煤科十件大事揭晓
  • 2粉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的成灰和磨耗特性实验研究
  • 3煤矿井下重点场所5G覆盖性能研究及验证
  • 4对数字、数据和算法的若干哲学思考
  • 5亚临界H2O-CO体系改性贫瘦煤的配煤炼焦特性
  • 6露天煤矿智能化能力成熟度与演进逻辑研究
  • 7综掘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及扰动拨流控尘技术研究
  • 8运输线上的“螺丝钉”
  • 9煤基固废与高盐废水“固液协同”充填处置关键技术
  • 10随钻钻进参数优化下煤体原位应力响应特征解析

24小时内最火

  • 1能源经济
  • 2充填
  • 3黄海峰
  • 4煤层识别
  • 5应急预案
  • 6侯中帅
  • 7安全科学与工程
  • 8煤炭标准
  • 9煤矿设备
  • 10综采设备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 2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3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4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5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6西安科技大学 地质与环境学院
  • 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能源学院
  • 8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
  • 9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共伴生能源精准开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10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