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滇东弥勒盆地褐煤的矿物质特征:内陆盆地泥炭堆积过程中海水输入的新证据
  • 作者

    刘晶晶代世峰 Spiro Baruch F. 宋晓林魏建朋

  • 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国际煤地质学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地球科学部云南云投镇雄矿业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摘要

    过去的研究通常认为,沉积于海相环境的煤具有典型的海相沉积特点或具有海相碳酸盐岩顶板。但是,对于陆相环境中(如山间盆地)形成的煤或无海相碳酸盐顶板的煤,很难考虑到其在泥炭堆积期受到海水输入的影响(例如云南弥勒含煤盆地)。因此,通过分析煤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可以为此类型煤的形成提供是否受到海水影响的证据,并为煤盆地的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提供煤地质学依据。运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以及Triton Plus质谱分析技术,对云南弥勒内陆盆地中新世褐煤中的矿物和元素组成以及锶同位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在陆相煤盆地泥炭堆积过程中海水入侵的新证据。除了煤中高度富集的自生石膏的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与同时期海水中的锶同位素比值一致以外,石膏和自生黄铁矿的赋存状态也表明泥炭在堆积过程中受到了海水输入的影响。指示沉积环境的敏感元素对Ca/Mg、Sr/Ba、Th/U、V/Ni,以及P2O5含量、稀土元素La和Gd正异常、Y/Ho比值变化特征,均表明海水的入侵,并且随着泥炭的堆积,海水的影响逐渐减弱,而淡水的影响和陆源碎屑的供给逐渐增强。在泥炭堆积期间,弥勒盆地处于多期活动阶段的断裂带变形区内,该盆地通过哀牢山-红河断裂与特提斯海相连接,为海水输入至陆地泥炭堆积地提供了通道;与此同时,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北部区域抬升,使弥勒盆地泥炭堆积时受到的海水影响随之减小。


  • 关键词

    内陆盆地褐煤泥炭堆积海水影响断裂带

  •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地质背景

    2 分析方法

    3结果

      3.1 原煤中的矿物组成

      3.2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 讨论:泥炭堆积受到海水影响的证据

      4.1 矿物学证据

      4.2 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4.3 锶同位素证据

    4.4 研究区海水的输入机制

    5 结论


  • 引用格式
    刘晶晶,代世峰,Spiro Baruch F.,等.滇东弥勒盆地褐煤的矿物质特征:内陆盆地泥炭堆积过程中海水输入的新证据[J/OL].煤炭学报:1-29[2020-12-1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190.TD.20201215.0902.002.html.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