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桑树勋刘世奇朱前林韩思杰张守仁谭克龙周效志郑司建王许刘统
-
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摘要
规模化集群化部署是CCUS技术发展方向和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国家重大需求,CO2地质封存潜力与能源资源协同关系及机制是实现CCUS技术规模化、集群化部署的理论基础。本文系统梳理评述了国内外CO2地质封存潜力及其评价方法、CCUS源汇匹配与管网设计模型、CO2地质封存潜力与能源资源协同关系、CCUS集群部署技术基础与模式等领域的主要进展,讨论展望了我国CO2地质封存潜力与能源资源协同理论方法体系的研究思路。研究工作取得以下认识:CO2地质封存潜力制约着CCUS技术的发展潜力与应用规模,适宜性评价方法、封存容量评估方法和封存选址方法所构成的CO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方法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亟待完善发展;源汇匹配是CO2运输管网设计与CCUS技术集群化部署的重要直接依据,完善建立CCUS源汇匹配规划优化模型与CCUS集群管网设计模型是技术关键,从单阶段静态规划模型向多阶段动态规划模型发展是方向;CO2地质封存潜力与能源资源协同关系构成了CCUS技术的约束条件,CCUS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等新能源技术的协同有望形成实现能源系统脱碳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方向,CO2地质封存潜力与生物质、水资源协同关系约束了CCUS技术规模化部署地域和BECCS技术发展应用潜力,基于CCUS源汇匹配模型的能源资源系统优化模型研究也成为新的技术需求;CO2地质封存潜力、能源系统约束的CCUS源汇匹配优化方案和CCUS全流程技术体系构成CCUS集群化部署的重要技术基础,近源输送陆上封存CCUS集群部署模式应是我国优先考虑发展方向,远源输送陆上封存CCUS集群部署模式和离岸封存CCUS集群部署模式在我国长三角、大湾区等区域也有发展前景。
-
关键词
CCUSCO2地质封存潜力" data-show="keyboard">2地质封存潜力"name="keyword">CO2地质封存潜力源汇匹配能源资源系统协同关系集群化部署
-
文章目录
2地质封存潜力及其评价方法'>1 CO2地质封存潜力及其评价方法
2地质封存潜力内涵'>1.1 CO2地质封存潜力内涵
1.1.1 地质封存适宜性评价
2地质封存容量评估'>1.1.2 CO2地质封存容量评估
2地质封存选址'>1.1.3 CO2地质封存选址
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方法'>1.2 CO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方法
1.2.1 国外代表性方法
1.2.2 国内代表性方法
2地质封存潜力(封存容量)'>1.3 CO2地质封存潜力(封存容量)
2地质封存潜力'>1.3.1 全球CO2地质封存潜力
2地质封存潜力'>1.3.2 中国CO2地质封存潜力
2 CCUS源汇匹配及其模型
2.1 CCUS源汇匹配
2排放源'>2.1.1 CO2排放源
2地质碳汇'>2.1.2 CO2地质碳汇
2.1.3 源汇匹配方法
2.2 源汇匹配与管网设计模型
2.2.1 国外代表性模型
2.2.2 国内代表性模型
2地质封存潜力与能源资源协同关系'>3 CO2地质封存潜力与能源资源协同关系
2地质封存潜力与新能源协同'>3.1 CO2地质封存潜力与新能源协同
2地质封存潜力与可再生新能源协同'>3.1.1 CO2地质封存潜力与可再生新能源协同
2地质封存潜力与氢能源协同'>3.1.2 CO2地质封存潜力与氢能源协同
2地质封存潜力与储能协同'>3.1.3 CO2地质封存潜力与储能协同
2地质封存潜力与生物质、水资源协同'>3.2 CO2地质封存潜力与生物质、水资源协同
2地质封存潜力与生物质资源协同'>3.2.1 CO2地质封存潜力与生物质资源协同
2地质封存潜力与水资源协同'>3.2.2 CO2地质封存潜力与水资源协同
3.3 基于CCUS与新能源协同的能源系统概念模型
4 CCUS集群部署
4.1 CCUS集群化部署技术基础
4.1.1 能源-资源-环境协同的CCUS源汇匹配方案优化
4.1.2 CCUS关键技术优化集成与CCUS全流程技术体系构建
4.2 陆上封存CCUS集群部署模式
4.2.1 近源输送
4.2.2 远源输送
4.3 离岸封存CCUS集群部署模式
5 结论
-
引用格式
桑树勋,刘世奇,朱前林,韩思杰,张守仁,谭克龙,周效志,郑司建,王许,刘统.CO_(2)地质封存潜力与能源资源协同的技术基础研究进展[J/OL].煤炭学报:1-18[2023-06-24].DOI:10.13225/j.cnki.jccs.CN23.0316.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