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进展
  • 144
  • 作者

    姚辉尹慧超尹尚先侯恩科毕梦连会青夏向学梁满玉

  • 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华北科技学院河北省矿井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防灾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 摘要
    回顾了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的发展历程。提出危险性评价的体系:指标(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评价方法的选取)—工具(处理工具的革新),对3个环节进行总结。指出指标体系的发展不再是因素集的扩充,而是因素与因素之间非线性关系的处理以及对以开采条件及地质条件为两大基本要素集的化繁为简;将现有方法依据处理数据的逻辑分为3类:以数据的基础信息为基准,将原始数据对评价对象所产生的大小、高低、优劣性影响进行考量、排序及综合形成评价结果的第一类方法,对数据列进行人工评判、加工分析、拓展和延伸,挖掘数据的潜在信息,并形成最终评价结果的第二类方法,整理具有相同指标的数据集,通过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发现数据间的共有信息,从而获得最终评价结果的第三类方法。指出未来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是对突水系数法的传承,修正其在厚、巨厚、极薄隔水层的不良表现,另一方面是对机器学习新型方法的创新,对其本身及组合模型进行开发与应用。提出了处理工具所需实现的三大目标:矿井立体化模型的建立、评价结果的动态演示、“定位、定量、定概率”三定指标的实现。分别探讨了三者面临的问题并阐述具体解决手段。在上述基础上,总体阐明了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体系各环节的研究展望。
  • 关键词

    带压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突水系数神经网络

  •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指标体系的建立
    2 评价方法的选取
    2.1 发现数据内在规律性的第一类方法
    2.2 寻求数据外延规律性的第二类方法
    2.3 通过数据仓库建立起数据共性的第三类方法
    2.4 比较与评述
    3 处理工具的革新
    3.1 矿井立体化模型的建立
    3.2 评价结果的动态化演示
    3.2.1 数据的全方位获取与实时更新是实现动态化演示的先决条件
    3.2.2 时空属性数据分析处理算法是实现动态化演示的基石
    3.2.3 评价模型的更新和进化是实现动态化演示的关键
    3.3 “定位、定量、定概率”三定指标的实现
    4 结论与展望
  • 引用格式
    姚辉,尹慧超,尹尚先等.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进展[J/OL].煤炭科学技术:1-9[2023-07-0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402.TD.20230703.1403.006.html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