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富油煤地下热解过程中纳米孔隙结构特性演化规律
  • 91
  • 作者

    许涛陈杰伍永平柯于斌解盘石吕文玉

  • 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中国散裂中子源

  • 摘要
    富油煤地下热解是一种可有效提取煤中油气资源的绿色低碳技术,是煤炭清洁低碳利用的前沿方向。煤中纳米孔隙是地下热解过程中吸附和解吸焦油气的主要空间,因此探明地下热解条件下纳米孔隙结构特性演化规律,是提高富油煤地下热解工艺油气产率的关键科学问题。利用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小角中子散射(SANS)技术,模拟煤层地下热解环境,定量表征富油煤在无围限压力条件下不同加热速率与温度下纳米孔隙的散射强度、平均孔径与分形维数演变,结合低温吸附(BET)、热重实验(TG)、扫描电镜(SEM)等多种物理表征方法,揭示富油煤地下热解过程中纳米孔隙结构特性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下热解过程中,纳米孔隙的平均孔径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在热解干燥脱气阶段(<300℃)发育较缓慢,在活泼阶段(300-500℃)纳米孔隙发育最为剧烈,增长幅度为57.1%,在随后二次脱气阶段发育再次减缓;在低-中-高温(≤800℃)条件下热解没有引起富油煤表面分形Ds的明显变化。基于SANS散射光谱,分析发现热解过程中富油煤纳米孔隙分布呈现各向同性特征,表明热解反应不会影响本实验样品中纳米孔隙发育的方向性。对比不同加热速率(5℃/min与20℃/min),实验发现加热速率对地下热解过程中富油煤纳米孔隙平均孔径与分形维数影响较小;较慢加热速率下富油煤的最终整体散射强度更高,纳米孔隙结构发育更充分,更有利于地下热解反应的进行。此外,与BET等常规表征方法相比,CSNS-SANS技术可检测到样品中的闭孔,且实验条件更符合原位环境,实验结果更具可靠性。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富油煤热解过程中孔隙演化的理解,可为富油煤地下热解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 关键词

    富油煤地下热解原位分析纳米孔隙小角中子散射

  • 文章目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煤样选取
    1.2样品制备与试验方法
    1.2.1 小角中子散射试验(SANS)
    1.2.2 物理吸附试验(BET)
    1.2.3 热重分析(TG)
    1.2.4 扫描电镜试验(SEM)
    2.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小角中子散射结果对比
    2.2 地下热解中富油煤纳米孔隙孔径特征演化
    2.3 地下热解中富油煤纳米孔隙分形特征演化
    2.4 基于SEM的纳米孔隙形态演化
    2.5基于TG分析不同热解阶段下纳米孔隙演化
    3.结论
相关问题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