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2008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2012年4月通过国家验收,依托单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山东大学,共建单位包括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集团投资公司、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在山东大学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为核心团队,该研究所成立于2005年,在马春元教授的带领下,一直从事燃煤污染物减排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大气污染治理、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做出了较为突出的业绩。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8月由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建设计划于2007年9月通过专家组论证, 2012年12月7日通过教育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重点实验室现有人员60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 包括 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6人,副高职称人员19人,博士生导师12人(含兼职2人),硕士生导师29人(含兼职8人)。形成了年龄、职称、学缘、专业背景结构较合理、学术背景丰富、学术研究方向明确的研究团队。现有实验室场地面积约3800㎡,仪器设备总值超过5000万元,形成了较完备的从事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研究的科研平台。
矿山灾害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6年,是山东省首批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准集中建设、开放的重点实验室之一,2010年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验室依托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等一级学科、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开展建设工作。
瓦斯等烃气输运管网安全基础研究实验室是由国家发改委、国家安监总局于2005年12月批复建设的31个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之一,由黑龙江科技大学承建。2012年1月1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划科技司组织专家组来到我校对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国家级专业中心“瓦斯等烃气输运管网安全基础研究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现场验收,并顺利通过项目验收程序。2012年9月10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通过竣工验收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国家级专业中心实验室名单的通知》(安监总厅规划[2012]123号)公布,“瓦斯等烃气输运管网安全基础研究实验室”正式通过竣工验收。
煤科学与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于2010年正式挂牌成立,其前身是山西省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组建于1985 年,是山西省首批批准的省级重点实验室,1997 年正式批准对外开放,2003 年批准为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太原理工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欧阳平凯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同时也是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化学工艺国家重点学科、煤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依托和核心。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和发展要追溯到半个世纪之前。1956年8月,郭慕孙先生回国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流态化研究室”,任主任、研究员。经过30多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创新,建立了研究队伍,开拓和发展了流态化这一新兴领域,并在郭慕孙院士的亲自组织和领导下,于1986年10月,中科院批准成立了“多相反应开放研究实验室”,郭慕孙院士被任命为首任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谢裕生和李静海研究员先后历任主任。实验室以液固和气固两个,和两个以上相间的非催化反应的固相加工为主要研究对象,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人才,成为我国化学工程应用基础研究方向有利于思想萌生和青年人才成长的场所。在几代人长达50年科研积累、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基础上,2006年7月,科技部正式批准成立了“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郭慕孙院士任名誉主任,李静海院士任主任,朱庆山为常务副主任。形成了以物质转化复杂系统内部结构的量化与调控为主旨的研究方向。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