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中国主要能源,约占一次性能源的70%。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瓦斯、火、水等事故困扰着煤矿安全生产。中国煤矿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中,瓦斯事故死亡人数占66.5%,其次是火灾、水灾等。近年来,随着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安全投入大幅增加,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15年的0.162下降到2018年的0.093,首次降至0.1以下。但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针对瓦斯煤尘爆炸、火灾等煤矿重特大事故特点,研发具有抗灾变能力的瓦斯煤尘爆炸、火灾感知报警装置,对提升中国煤矿重特大事故报警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事故应急救援响应速度和效率、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为进一步推动煤矿重大灾害防治研究工作进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本刊组织策划了“煤矿重大灾害感知技术和装备”专题,凝练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前瞻性的煤矿重大灾害感知技术和装备成果,报道了煤矿火灾识别与监测、煤自燃早期预测、煤自燃诱发瓦斯爆炸、煤自燃危险区域划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撰稿!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增加、开采范围不断扩大,钻探工程对于防范煤矿瓦斯、水害等事故,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保障作用。为推动煤矿区钻探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的发展,《煤炭科学技术》联合中国煤炭学会钻探工程专业委员会,继2018年第4期策划刊登“煤矿钻探技术与装备专题”后,于2019年第5期再次推出此专题,并拟于每年度策划刊登一期此专题,集中展示煤矿区钻探技术与装备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与传播。本期专题报道了煤矿井下随钻测量定向钻进技术装备现状与展望、反井钻井工艺与关键技术研究、定向钻进技术在矿井水害防治中的最新研究应用、深部与碎软煤层钻进护孔与孔壁稳定相关研究、煤矿井下自动化钻进装备与关键技术研究进展等内容。
西北大型煤炭基地地质环境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煤炭开发过程中,必须优先保护、科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才能维系和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面对这一技术瓶颈和挑战,《煤炭学报》2019年第3期前27篇论文集中报道了在地质条件探测、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植被与地下水位关系、采煤过程中含(隔)水层结构保护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探讨了保水采煤面临的科学问题,确立了部分典型植被的地下水位阈值,刻画了高强度采煤条件下覆岩裂隙场、应力场、渗流场的动态演化规律以及地下水漏失量,建立并揭示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模型及演化特征,形成了基于含水层结构保护的水害防控技术,开展了烧变岩强含水层、地表水体下保水采煤工程实践,划分了保水采煤矿井的等级类型,对厚含水层进行了精细划分,阐释了高强度采煤弱胶结覆岩的损伤过程,论述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有关物质成分迁移路径、水资源储存技术,提出了基于含水层保护的地质环境承载力问题及解决途径。值得提及的是,保水采煤已经走出西北生态脆弱矿区,走向西南岩溶石漠化矿区,并首度走出国门,走向水资源丰沛的孟加拉国,实现了孟加拉国孟巴矿地下水径流系统的有效保护。
煤矿智能化是适应现代工业技术革命发展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创新发展,我国煤矿实现了从普通机械化、综合机械化到自动化的跨越,并开始向智能化迈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然而,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研发滞后企业发展需求、技术标准与规范缺失、技术装备保障不足、研发平台不健全、高端人才匮乏等问题。因此,应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开展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与技术短板攻关,加强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推动煤矿智能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综合保障能力。为促进矿山智能化技术成果交流与理论实践进步,推进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进程,《煤炭科学技术》于2019年第3、4期组织策划了“煤矿智能化学术专题”,邀请国内煤矿智能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专家、学者撰稿,报道了智慧煤矿建设主体架构设计、智慧矿山标准体系建设、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矿井水智能探测与防治技术、智能辅助运输系统、智能综合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此衷心感谢各位作者为此专题撰稿,特别感谢王国法院士工作团队、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兖矿集团、大同煤矿集团等在专题组稿、撰稿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专题隶属于《煤田地质与勘探》2018年第5期专刊“煤层二氧化碳地质存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进展”专刊。本专题共9篇论文。
报道了综掘装备自动定位、在线监测、远程可视化操控及工作面临时支护与粉尘治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进展。
报道了地面煤层气开发井、大直径救援孔等钻进技术装备新进展及工程实践;井下顶板岩层、中硬岩层、中硬煤层、松软突出煤层中不同用途的各类钻孔施工新技术。
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分析是煤炭资源预测及煤田勘探的重要理论依据及方法支撑。近年来,随着煤、煤层气及页岩气等能源矿产勘查的不断深入,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等时性岩相古地理及聚煤规律分析亦取得长足的进步,一些基于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可容空间概念的聚煤模式相继被提出,将可进行区域对比的等时性地层单元(层序)与传统岩相古地理研究相结合,恢复聚煤盆地等时性岩相古地理,进行富煤带及聚煤中心迁移规律分析,为煤田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煤炭科学技术》组织策划了“含煤岩系沉积环境”专题,针对华北石炭-二叠纪及华南晚二叠世海陆过渡相含煤岩系,以及西北早中侏罗世及东北早白垩世陆相含煤岩系进行了实例研究,提出典型盆地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岩相古地理及煤层分布规律。同时对厚煤层的成因、煤系火山事件沉积、煤相及煤层对比、原型盆地分析等煤田地质基础问题进行探讨。此外,根据近年来东海油气勘探取得的突破,发现该盆地油气资源与古近纪煤层关系密切,专题论文亦对东海盆地古近纪含煤岩系沉积环境、物源体系及其对煤层分布规律的控制进行了分析。期望专题的刊出对相关地区的煤及相关能源矿产的勘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感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邵龙义教授在专题组约稿中提供的帮助!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