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煤炭学报》“黄河流域矿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报道
    为便于大家了解“黄河流域矿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小编按照见刊时间,整理了该领域近几年在《煤炭学报》已刊发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2024-09-23
    了解更多>>
  • 上新 |《煤炭工程》 2024年第09期
    《煤炭工程》,月刊,创刊于1954年,是我国煤炭系统最早的杂志,现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煤炭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煤炭科学技术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2024-09-23
    了解更多>>
  • 《能源环境保护》“能源高效低碳利用技术”虚拟专题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经济社会的绿色化、低碳化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能源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向绿色低碳方向的转型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太阳能、风能、氢能及生物质能等能源技术的蓬勃发展,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探索以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新路径。《能源环境保护》编辑部整理了2023年已发表的17篇关于能源高效低碳利用技术的论文作为虚拟专题,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2024-09-23
    了解更多>>
  • 煤气化渣多途径消纳利用研究进展 武建军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
    洁净煤“碳”索(十三)——首届“煤-电-化领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学术沙龙将于2024年8月27—28日在山西长治召开。会议以“探索废弃物低碳利用新路径,构建资源循环新质生
    2024-09-23
    了解更多>>
  • 《智慧矿山:无人驾驶和大模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科慧拓公司联合创始人CEO陈
    大会主题(一)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矿山专业委员会年会内部会议及学术论坛(二)参观2024AGIC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暨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三)“人工智能+矿
    2024-09-23
    了解更多>>
  • 基于改进YOLOv8n的煤矿带式输送异物检测研究
    在煤矿带式输送物料过程中,异物的出现可能会引发输送带撕裂或堵塞等安全风险。针对输送带输送物料中异物多样、人工巡检效率低、硬件限制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的轻量化煤矿带式输送异物检测算法:采用GhostNetV2网络对原CSPDarkNet53主干网络进行轻量化改进,以减少模型的参数和计算量;整合全局平均池化和全局最大池化思想优化SPPF模块,关注煤矿恶劣环境影响下图像的底层信息;设计了headC2f_CA模块,融入通道注意力机制,以便能够更有效地捕捉不同尺度和位置的异物特征,强化特征信息表达;引入DIoU损失函数,精确反映锚框与预测框之间的相似度,提升模型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平均精度均值达88.3%,相比于基线模型YOLOv8n,提升了0.8%,参数量减少了18.51%,计算量减小了20.73%,模型大小缩减了15.87%。该模型有效缓解了边缘设备的硬件限制,同时保障了煤矿安全监测的准确性。
    2024-09-23
    了解更多>>
  • 人工智能在煤炭领域检测实验室的应用研究
    为实现煤炭领域检测实验室的智能化管理,改善检测客户体验,提出建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煤炭领域检测实验室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检测设备、检测流程、检测管理进行智能化改造;利用智能审核模型,提升检测速度、检测公正性与客户检测满意度;采用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方法,分析并优化检测流程,提升检测水平。平台采用EF模式与VUE+step技术,实现检测设备数据的自动采集与集中展示、检测结果影响模型的有效分析与不间断优化、检测结论的自动生成。平台的建立将有效提升检测效率与结果准确度、降低检测成本并提高实验室资源管理能力,为煤炭领域检测行业的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支撑,为检测实验室的新质生产力提供可靠方案。
    2024-09-23
    了解更多>>
  • “双曲线”型煤样承载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煤炭地下气化结束后,两气化炉间形成类“双曲线”形煤柱,支撑覆岩,保障气化区域安全稳定。为研究类“双曲线”形煤柱承载力学特性,基于声发射监测系统和XTDIC三维全场应变测量系统,开展了不同侧向拱高(h=0,3,7,10,13,17 mm)的6组“双曲线”形煤样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h对煤样峰值载荷、变形破坏及声发射特征的影响,揭示了其承载破坏机制。结果表明:①“双曲线”形煤样可分为矩形结构(主要承载体)和侧向拱结构,其承载破坏机制与其受力形式、侧向拱结构有关;随着h增大,煤样承载能力降低,与h=0煤样相比,峰值载荷分别降低了7.66%,13.56%,26.83%,35.28%,62.75%。②随着h增大,煤样整体受力形式由以受压为主向受压–受弯曲转变,中部区域产生应力集中而形成薄弱区,对应的水平位移场向中部迁移,最终汇集于中部边缘处;而垂直位移场由水平条带状向倾斜条带状转变,最终集中于煤样侧向拱结构上端。③在轴向载荷作用下,煤样侧向拱结构对其矩形结构中部区域产生等效作用力,加之煤样非均质性影响,加剧了薄弱区损伤程度,该作用随着h增大而增强,煤样承受载荷未超过其抗拉强度即产生剪切破坏,其破坏模式由拉–剪混合破坏向剪切破坏转变,均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剥落和局部弹射破坏。④煤样声发射累计计数–时间曲线演化可分为3种类型,当h为0和3 mm时,分为“上凸”式增长、相对快速增长、快速增长、“突变”式增长4个阶段,其演化特征与常规煤岩试样一致;当h为7 mm和10 mm时,分为相对快速增长、快速增长、“突变”式增长3个阶段;当h为13 mm和17 mm时,分为快速增长和“突变”式增长2个阶段;峰后阶段均呈“突变”式增长,而峰前阶段增长形式不一致是由煤样裂纹稳定扩展和中部区域持续损伤共同导致的。
    2024-09-23
    了解更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