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洁净煤技术》“碳材料新技术”虚拟专题(一)|虚拟专题
    《洁净煤技术》编辑部筛整理了近期刊发的部分“碳材料新技术”虚拟专题文章,供广大学者借鉴。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获取可获取全部文章。
    2024-11-08
    了解更多>>
  • 煤可可的科普之旅丨带你了解超前支护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
    中国煤科开采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超前支护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煤矿采煤工作面端头及超前段支护。该系统通过5G边缘控制器、感知装置和人工智能控制软件,实现了超
    2024-11-08
    了解更多>>
  • 不连沟煤矿主运输智能煤流监控系统的应用
    煤矿主运输系统是矿井生产的重要环节,带式输送机是主运输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设备。为提高不连沟煤矿主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减少设备磨损以及增强安全保障能力,研究探讨了不连沟煤矿主运输智能煤流监控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控制、煤流识别与统计、高频扫描与实时性、集中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能够满足实时数据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安全隐患,实现煤多快运、煤少慢运的协同经济运行,降低能源消耗。
    2024-11-08
    了解更多>>
  • 超临界CO<sub>2</sub>作用下高阶煤微观结构及力学特性−声发射特征研究
    超临界CO2压裂技术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压裂煤体增透瓦斯技术,明晰其对煤体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推动该技术的机理研究和实践工程应用。为准确表征超临界CO2作用下高阶煤的孔裂隙结构及力学特性变化,以焦煤集团中马村矿的高阶煤为试验对象,通过自主搭建的超临界CO2浸泡试验系统,结合全自动物理吸附仪(BET)以及全自动压汞仪(MIP),对超临界CO2处理前后高阶煤的孔裂隙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利用单轴压缩和声发射试验系统对超临界CO2处理前后高阶煤的单轴压缩力学特性和声发射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对高阶煤具有良好的扩孔增渗作用。超临界CO2处理后高阶煤的微小孔孔容占比降低,中大孔孔容占比增大,且高阶煤的总孔容增大;超临界CO2对高阶煤的力学特性具有明显的劣化作用。超临界CO2处理后高阶煤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70.06%和55.56%,且超临界CO2处理后高阶煤的内部声发射信号活跃度明显下降,高阶煤单轴抗压时间、累计振铃计数以及累计能量分别降低了98.68 s、95.14×103个、200.30 V·ms,降幅分别为46.65%、37.65%、50.03%,高阶煤累计振铃计数以及累计能量平静期占比均显著增加,缓增期占比均降低,激增期前者占比降低,后者占比小幅度增加。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超临界CO2压裂技术的机理研究,对深部高阶煤的煤层气开采和CO2地下封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4-11-08
    了解更多>>
  •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综放工作面巷道合理位置研究
    近距离煤层综放工作面开采空间大,采动强度高,下位煤层回采巷道受上煤层采动影响存在应力集中、巷道支护困难等问题,因此近距离煤层综放工作面巷道合理位置的选取对后期支护控制起到关键性作用。以西露天煤矿2煤层和1煤层1分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上煤层开采时的底板应力降低区域和下煤层开采时的极限平衡区域,确定了下煤层巷道的合理位置应在距离实体煤柱内错22.79 m以上的区域。基于上述理论计算结果,分析了上煤层开采后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及不同内错距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① 距离采空区底板越近,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越明显;② 随着内错距不断增大,围岩应力和应力集中系数呈现急剧降低−缓慢增大−稳定的趋势,在内错距20~25 m内应力及应力集中系数相对较小;③ 巷道围岩塑性区范围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巷道处于内错20,25 m时巷道围岩破坏相对较小;④ 巷道变形量随着内错距增大而逐渐减小,当内错距增加至25 m时,巷道围岩移进量基本保持不变;⑤ 确定巷道合理内错距为20~25 m。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巷道采用内错距24 m布置时,巷道围岩松动破坏深度及变形量均在可控范围内,进一步证明了该内错距的合理性。
    2024-11-08
    了解更多>>
  • 煤体膨胀致裂增透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安全有效地增加煤层透气性、提高煤层气抽采效率是推动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气开采难度加大,瓦斯突出危险性愈加严重。膨胀致裂技术具有无噪声、无震动、无粉尘的独特优势,使其在煤层增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调研分析,深入剖析了膨胀致裂材料反应机理与膨胀致裂增透机理,梳理了钻孔直径、间距、形状等参数对煤体致裂效果的影响,对膨胀致裂过程中煤体损伤力学模型(煤体损伤断裂模型和裂隙扩展模型)进行了总结,阐述了膨胀致裂技术在煤层增透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膨胀致裂技术在煤层增透领域的研究方向与发展建议。
    2024-11-08
    了解更多>>
  • Int J Coal Sci Tech第四届科学编辑团队招募启事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IJCST) 2019年成立首届科学编辑 (Academic Editor) 团队,2023年成立第三届科学编辑团队,2024年完成第四届科学编辑增补
    2024-11-07
    了解更多>>
  • 倒计时1天!第四届国际矿业青年科学家论坛会议议程一起看→
    2024-11-07
    了解更多>>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作 者 王振国1,田素超1,包迪文1,李 博2单 位 1. 徐矿集团天山矿业公司;2. 中国矿业大学。摘 要为了解决俄霍布拉克煤矿多进风井井底风流汇合点附近巷道风流方向不...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