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基于简化区间核全局−局部特征融合的采煤机智能故障诊断
    采煤机作为煤炭开采的主要装置之一,其健康状态受工作环境恶劣、操作空间狭窄等因素影响而难以准确监测,且极易受到煤岩的冲击而发生故障,直接影响采煤机工作效率。此外,由于采煤机特殊的工作环境,使采集的振动数据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变的难以使用,影响其监测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为准确监测采煤机健康状态,以采煤机正常状态下的电流、温度、流量等容易获取的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数据集的全局和局部特征以避免其结构信息的丢失。利用主成分分析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局部保持投影LPP (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s)构建的目标函数,结合互信息、核函数、区间内积估计和重构贡献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简化区间核全局−局部特征融合SIKGLFF(Simplified interval kernel global–local feature fusion)的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用于对表征采煤机状态的非线性不确定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使用山西斜沟煤矿采煤机实际运行数据模拟故障和沙曲二号煤矿实际故障数据对所提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与中点−半径核PCA、核局部保持投影和区间核全局−局部特征融合算法相比,所提方法对采煤机的单变量模拟故障、多变量的截齿损耗和水路堵塞故障具有良好的监测效果,其故障监测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9.90%、99.40%和98.70%,计算时间分别只有0.324、0.367和0.345 s,而且可以准确识别产生故障的相关变量,为采煤机故障位置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工作人员维护性决策的准确实施指明了方向。
    2024-12-17
    了解更多>>
  • 上新 |《燃料化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
    <燃料化学学报>.月刊.创刊于1956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是燃料化学和能源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级学术类刊物.主要刊载与燃料及能源相关的前瞻性.原始性.首创性研究成果和进展.涵盖氢能及煤炭.石油.油页岩.天然气.生物质等的热加工过程及其测量技术.催化合成转化.化工过程及工艺的理论基础.化学品的深加工及产物分析.污染物的控制及资源化利用等研究领域.设有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综述等栏目.
    2024-12-16
    了解更多>>
  • 上新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年第06期
    《工程研究—— 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跨学科、综合性的学术期刊。2009年创刊,2016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本刊旨在面向国内外工程建设和工程发展的实际,前瞻性地研究和传播工程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进展、实事求是地研究工程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多学科视角地研究工程与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探讨工程与创新的公共政策议题,努力推动有关领域的学术发展,进而服务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
    2024-12-16
    了解更多>>
  • 李全生 教授级高工:煤炭生态保护型开采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
    承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煤矿灾害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矿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瓦斯灾害预警与防控国
    2024-12-16
    了解更多>>
  • 煤可可的科普之旅丨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减沉技术
    中国煤科科工生态坚持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出新型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减沉开采技术,探索出了一条“三下”压覆资源释放、地表塌陷防治、水资源保护、煤基固废处置利用的
    2024-12-16
    了解更多>>
  • 基于Unity3D的工作面液压支架群组空间支护姿态数字孪生重构方法
    煤炭是我国的关键能源,保障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煤炭资源以井工开采为主,生产环境较恶劣且工人劳动强度大,智能化开采因其减人提效理念内涵成为我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液压支架是井工开采关键支护装备,其支护性能同时受本体支护姿态及群组关联姿态影响。受井下复杂开采条件影响,液压支架支护姿态信息获取困难,因此如何智能精准地感知液压支架群组空间支护姿态是制约智能化建设的重大难题之一。为精准描述工作面液压支架群组空间支护姿态,首先分析了液压支架群组空间连接关系,建立了基于多杆双驱的液压支架自姿态感知模型和基于空间多线协同定姿的架群姿态感知模型,分析了不同求解策略对自姿态模型解算性能影响。随后借助三维互动平台Unity3D搭建了工作面液压支架群组数字孪生环境,开发了基于工作面真实场景数据驱动的可视化系统。最后,依托山东某矿对所述方法开展了工程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液压支架群组空间支护姿态孪生重构方法能精确映射实际液压支架群组真实空间支护位态,解决了液压支架支护本体支护姿态信息易受现场振动干扰和支架群组关联姿态信息缺失难题。论文所提方法为工作面多智能体运行行为全场景虚拟再现及工作面智能化建设提供思路借鉴。
    2024-12-16
    了解更多>>
  • 黄土高原露天煤矿复垦土壤−植被系统恢复力及协同/权衡关系
    土壤−植被互作互馈推动受损矿山生态系统修复趋向良性循环,但目前对露天煤矿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功能之间关联和互馈机制认识尚浅,限制了矿区植被恢复策略的科学制定。选取黄土高原黑岱沟露天煤矿4个不同时序排土场复垦区,利用野外调查、高通量测序和恢复力评估模型等方法,构建草地、灌木、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等5类系统恢复力评估模型来探索生态恢复下土壤−植被系统功能之间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① 与未复垦裸地相比,复垦8~30 a土壤各项指标恢复介于30%~80%,植被各项指标恢复介于20%~75%;② 第15 a时草地和灌木土壤养分保育和生态碳汇的功能恢复速率达峰值,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则第25 a时达峰值。土壤系统恢复水平为混交林>草地>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植被系统恢复水平为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草地>灌木。③ 草地、灌木和阔叶林与其土壤系统功能恢复力以权衡关系为主,针叶林和混交林则以协同关系为主。黄土高原露天煤矿区植被恢复显著改善了复垦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和群落特征,复垦年限对土壤−植被系统功能恢复水平和速率有着显著地影响。随复垦年限延长,各功能恢复力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研究揭示了复垦土壤−植被系统恢复力具有强时序性,为黄土高原露天矿区生态恢复过程中适时调配植被建群策略,促进土壤−植物系统功能协同发展,科学制定和优化生态修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2024-12-16
    了解更多>>
  • 煤基活性炭黏结剂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而煤基活性炭应用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对煤基活性炭的需求日益增加。其中,煤基成型活性炭在生产过程中需添加黏结剂,其对活性炭的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工业上主要以煤焦油为黏结剂生产柱状成型活性炭,由于煤焦油存在环保、安全、成本等问题,目前对于开发新型黏结剂用于成型活性炭制备已进行大量研究。阐述煤基活性炭黏结剂的作用机理,综述近年来煤基活性炭黏结剂在有机黏结剂(如酚醛树脂、黏结性纤维素、聚乙烯醇及其衍生物、淀粉、腐殖酸及其钠盐等)、无机黏结剂(如硅酸盐、铝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石灰、膨润土、皂土、水玻璃等)、复合黏结剂(如有机—无机、无机—无机、有机—有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归纳煤基活性炭黏结剂的主要特点,包括黏结能力、成型性能、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环境友好性、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经济性、易于处理与回收、兼容性及可调节性等。最后对煤基成型活性炭黏结剂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未来需重点关注环保型黏结剂的开发、多功能黏结剂的研究、资源的综合利用、黏结剂性能的优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环保法规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与跨学科合作等方向。煤基活性炭黏结剂将朝着环保、高效、多功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同时也需要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的共同推动。煤基活性炭黏结剂作为1种新材料,将会对促进活性炭产业的发展、提高环保与能源效率、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相关法规与标准的建立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024-12-16
    了解更多>>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创新点 本文研究了生物油电化学提质过程中乙酸和富芳香组分(ARF)对生物油聚合结焦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乙酸能抑制生物油电化学提质过程的焦产率,ARF能促进生物油...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