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战略目标大背景下,推进煤炭利用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煤炭多元高效的使用体系尤为重要,国家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提出“有序发展煤炭原料化利用......打造低碳循环的煤炭高效转化产业链,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的重点任务。基于此,《煤炭转化》拟于2025年第6期出版“煤炭直接转化多产化学品与材料新技术”专题,特邀青年学术委员田斌(西北大学)、陈霄(大连理工大学)、柳方景(中国矿业大学)担任专题主编组织专题,围绕煤炭的原料属性,通过热解、直接液化、溶剂分离、温和解聚等方式将煤炭直接转化为富含低碳烃(C1~C4)、环烷烃、芳烃和酚类等成分(组分)的化工产品,展示同行在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
1.专题征稿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煤炭热解过程调控高附加值产品生成
(2)煤炭直接定向液化生成高附加值产品
(3)煤的溶剂萃取分离及分离产物富集
(4)煤的温和解聚及解聚产物利用
(5)煤炭直接转化产物的提质与加工
(6)煤炭及煤衍生液体制备煤基新材料
2.论文写作要求
(1)来稿要求选题新颖,观点鲜明,资料翔实、准确、说服力强,为原创、未公开发表的作品,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交流价值,或反映所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及发展趋势,或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研究进展与实施情况。
(2)论文不少于6000字,论文模版可参考《煤炭转化》网站https://ebcc.tyut.edu.cn下载中心“中文体例”。
3.投稿说明
(1)投稿方式为在线投稿,请通过本刊网站首页“作者投稿”模块进行注册投稿。投稿时请在论文首页注明“煤炭直接转化多产化学品与材料新技术”专题稿件。
(2)本刊实行严格的“三审制”,三审合格的稿件将在“煤炭直接转化多产化学品与材料新技术 ”专题(专刊)刊登。
征稿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底。
专题主编简介
田斌副教授
田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北大学青年学术英才。主要从事煤炭/生物质的清洁低碳转化与利用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提出煤炭分级热解气化制富甲烷燃气、煤中含氧官能团的选择性脱除、煤化学族直接定向制备低碳烃等高值化学品等新理论、方法和工艺。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10余项;在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Energy、Catalysis Today、Fue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单篇最高引用15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12件;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可持续发展青年创新奖等省部级奖励3项;作为核心成员入选2024年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和2019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任Springer旗下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学编辑、《煤炭转化》青年编委、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煤转化分会委员。
陈霄副教授
陈霄,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星海骨干,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大连市高端人才;2008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2013年于大连理工大学取得工学博士学位;曾分别在美国南卡莱罗纳大学和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进行访问交流;主要从事催化新材料、洁净能源催化转化、精细化学品转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在ACS Catal.、Small、Chem. Eng. J.、Chin. J. Catal.、Green Chem、Fuel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被引2000余次,授权专利50余件,曾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两项日内瓦国际发明专利展金奖、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项。
柳方景副教授
柳方景,中国矿业大学化工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怀俄明大学石油化工系访问学者和博士后。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任新疆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中组部第23批博士服务团)。担任《煤炭转化》和《洁净煤技术》青年学术编委。主要从事中低阶煤及其衍生物定向转化制高值化学品和清洁液体燃料的基础研究工作。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专项课题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10余项。近年来在Applied Energy、Mass Spectrometry Reviews、Energ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Fuel、Energy Fuels、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和《燃料化学学报》等国内外知名能源化工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论文他引1500余次,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件。获2017年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9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21年XPRIZE Carbon Removal中国预热赛第三名和2022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