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迁移双加成设计新策略

 

在有机化学中,烯烃是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化合物,它们具有重要的工业和生物价值,可以用来合成各种材料和药物。烯烃的双加成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在烯烃的两个相邻碳原子上引入不同的取代基,从而实现烯烃的多样化转化。然而,由于烯烃的反应活性较低,能够实现的烯烃双加成反应往往比较有限。因此,开发新的反应策略,拓展烯烃的反应多样性和复杂度,是有机化学中面临的一个挑战。

2023年9月28日,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阴国印教授团队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李玉强博士合作,在国际期刊Nature Catalysi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lkene 1,1-difunctionalizations via organometallic-radical relay”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报道了一种新颖的催化级联反应策略,从非自由基的烯烃和芳基硼酸底物出发,通过碳-镍键均裂形成瞬态自由基来实现烯烃的1,1-双加成反应。该策略可以将多种sp3/sp2片段和芳基引入到端烯和内烯的同一个碳原子位点,具有出色的化学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解决了含有辅助官能团的非活化末端烯烃区域选择性差和内烯烃反应活性低的问题。

论文通讯作者是阴国印、李玉强;第一作者是吴冬。

自由基反应在现代有机合成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经典的双电子反应的补充,可以为各种原料化学品提供新的连接方式。特别是在光或/和电技术的辅助下,与过渡金属催化相结合,广泛地扩展了化学合成的空间。此外,这些转化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和反应选择性可控的优势。从非自由基底物生成自由基是单电子转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通常分为以下三种模式:共价键均裂、共价键异裂以及碳-金属键均裂。将碳-金属键均裂整合到催化级联反应中,通过过渡金属催化与自由基多样化不仅赋予有机金属中间体新的反应模式,而且还为有机分子转化提供了新的机会。但是,金属中间体断裂形成自由基的过程面临两个难点:首先,碳金属键断裂在热力学上是一个不利于发生的吸能过程;其次,碳金属键断裂形成的自由基是一种瞬态自由基物种,很容易重组为更稳定的碳金属键或被降解。如何快速捕获瞬态自由基并形成化学键是级联反应能否成功的关键。

烯烃迁移双加成设计新策略

烯烃迁移双加成设计新策略

图1:自由基形成与烯烃1,1-双加成。

阴国印教授和李玉强博士基于团队之前在金属催化烯烃迁移双加成方面工作(Science. 2022, 376, 749-753; Nat. Catal. 2020, 3, 951-958)以及受到碳-金属键均裂形成自由基的性质的影响,设想能否将这金属链行走与自由基化学结合起来,即:烯烃对金属物种进行迁移插入,随后通过1,2-金属迁移得到1,1-烷基金属物种,然后利用碳金属键均裂产生烷基自由基,被其他试剂捕获,可以得到1,1-双加成的产物。该反应与传统的内球型还原消除不同,利用形成的烷基自由基进行外球型的反应,可以引入一系列新的偶联伙伴,大大拓展了迁移双加成的应用范围,有机会解决官能团和烯烃方面的一些难题。

烯烃迁移双加成设计新策略

烯烃迁移双加成设计新策略

图2:自由基受体范围。

基于以上设想,团队使用镍催化剂将外球型与内球型的反应模式结合到一起,以芳基硼酸和多种自由基受体作为双加成试剂,成功实现了端烯和内烯的1,1-双加成反应。该反应条件简单,可以将C(sp2)或C(sp3)模块与芳基引入烯烃同一个位点,反应可以得到一系列氨基酸、偕二氟烯烃等高附加值化合物。反应的区域选择性由生成的自由基稳定性来决定的,因此不受导向基团的影响,具有广泛的官能团耐受性。随后氘代类似物和氟代类似物的模块化合成,进一步证明了方法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机理实验和DFT理论计算结合揭示了反应的机理,从反应的启动方式、两次碳碳键成键、缺电子烯烃与富电子的化学选择性方面给出了解释。

烯烃迁移双加成设计新策略

图3:反应机理推测及讨论。

该工作为金属催化的烯烃1,1-双加成提供了一种新的反应模式,推动了金属有机化学中的自由基化学的发展。(来源:科学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929-023-01032-0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矿用输出本质安全型电源瞬态能量抑制策略研究
  • 2低品质煤泥浮选过程强化研究进展及其思考
  • 3深地砂岩铀矿溶浸开采体系孔裂−渗流透明表征与定向干预研究进展
  • 4纳米气泡浮选过程强化研究进展
  • 54种新疆煤无机特性及其对超细颗粒物生成的影响
  • 6微纳尺度下浮选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行为试验研究
  • 7水合阳离子对煤泥矿物颗粒表面水化的影响机理
  • 8压滤过程中煤泥滤饼结构演化规律及组合药剂优化机理
  • 9煤矿井下选煤技术现状和展望
  • 10固-液界面纳米气泡稳定性及其强化浮选黏附机制研究进展

24小时内最火

  • 12024年度中国煤科十件大事揭晓
  • 2《工矿自动化》2025年第01期目次
  • 3《工矿自动化》2025年第01期封面
  • 4中国煤科规划院开年奋进 全力冲刺“开门红”
  • 5上新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25年第01期
  • 6元宵丨今夕知何夕 团圆事事同
  • 7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关于煤矿智能化项目评估结果的公示
  • 8《人民日报》理论版头条 |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
  • 9梁山港成功入选第二批商贸流通标准化专项试点企业
  • 10绿色充填的霍尔辛赫样本

24小时内最火

  • 1斜沟煤矿千万吨级矿井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设
  • 2井筒装备
  • 3综合自动化平台
  • 4综合自动化现状
  • 5胶结充填
  • 6矿山充填
  • 7煤炭智能化
  • 8秦博
  • 9工作面 激光雷达
  • 10工作面 深度相机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矿业大学 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 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
  • 4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5安徽理工大学 地球与环境学院
  • 6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 7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8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9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10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