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探索
图为座谈交流会现场。 (方君基 摄)
5月12日,《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在太原举行山西头部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交流会,来自山西区域的14家重点能源化工企业,聚焦企业关注的重点、热点及痛点,围绕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绿色低碳等话题深入交流,共谋发展大计,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山西重点能化企业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据山西潞安太行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恒介绍,作为潞安化工集团所属子公司,他们依托集团资源优势,围绕科技创新型企业定位,聚焦高端市场,推进国产化替代,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利润导向,布局了高端装备、新能源、军工装备等行业赛道,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平台创新3个方面系统化、体系化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太行品牌。
“我们紧跟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导向,致力于打造集制、储、运、加、用、研及装备制造于一体的氢能绿色能源企业,发展了煤—焦—化—氢以及商用车制造、氢能装备制造、零碳智慧物流及5G应用等现代化产业体系,并规划建设20万吨/年焦炉尾气制氢、10万吨/年风光电制绿氢、100座加氢综合能源岛、30万辆氢能重卡等项目。”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供销常务副总经理郑天诚介绍说。
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则将转型升级、绿色低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泉林介绍说,今年公司将实施煤气化工艺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替代现有的100台常压固定床间歇式气化炉,预计2025年底全面建成投运;围绕新建的百万吨加压气化装置开发下游新产品,丰富化肥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加大行业和市场调研,科学调整产业结构,从生产大宗同质化产品向清洁高效化工新产品转型。
作为山西首家上市民营企业,山西安泰控股集团新成立了以碳资产管理为主要业务的山西绿源碳索科技有限公司,承载了安泰集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任。绿源碳索公司总经理赵学明认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根本在于节能降碳技术的研发和进步。该公司研发和引进了微藻养殖生物固碳、钢渣矿化固碳等先进的碳捕集利用技术,并开发了碳资产管理平台,赋能钢铁、煤炭、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企业要重视碳资产管理,摸清碳排放、碳资产家底,提前布局碳足迹认证,引进碳金融资源,从‘双碳’产业中及早获得收益,以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赵学明呼吁。
近年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取绿氢成为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的新业态。在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益民看来,这涉及电力和化工等不同的行业,如何与化工项目稳定运行结合起来,绿氢绿醇如何认证,标准缺乏及经济性问题怎样解决,都需要整合资源、耦合协同发展。
山西省化工学会、晋城市化学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也参会交流。与会代表还反映了一些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建议。一是山西化工园区上下游产业关联和耦合度不强,统一规划引领不足,土地资源紧缺,区内企业各自为战时有发生,协作联动、产业循环利用意识不强。建议加强现有园区建设和资源整合利用,强化基础配套服务,壮大规模化产业集群。二是项目前期审批流程较长,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呼吁政府出台政策加大企业支持力度,如科技类企业资金扶持;鼓励余热发电自用;统筹风光电资源,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和制加氢一体站项目等。
会议由《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四代主持。会上,《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运营发展部主任马守贵介绍了2024年报社重点工作。
“今天的交流会很有意义,山西能化企业的发展亮点和成就值得总结,面临的共性问题值得深思。”在听取与会代表发言后,《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学军表示,报社作为石油和化工行业权威主流媒体,近年来坚持“主战场、制高点、讲故事、生态圈”十二字方针,守正创新,融合突破;紧跟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与行业中心工作和企业核心业务紧密结合,牢牢聚焦主责主业,做好做精内容,加强智库建设,提供资政、咨询和产品服务,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坚持问题导向,帮助行业和企业解决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问题,打造产学研合作生态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