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高熵太阳能吸收涂层研究获新进展

高熵材料的多主元设计为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一个充满潜力的平台。其丰富的结构特征和广阔的成分空间,允许通过精确选择元素组合来调控材料的电子结构,从而调整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态密度,促进d-d带间跃迁,对于开发高效光热转换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 科学院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资源化学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高祥虎研究员团队多年来致力于高熵氮化物薄膜的设计制备和光热转换性能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出高熵氮化物基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赋予了织物优异的光热转化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可穿戴性,有助于实现人体热管理,降低了因取暖产生的能源消耗,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2023,10,2204817)上。然而,高熵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光热机制尚不明确,且其高温热稳定性仍不足。

纳米高熵太阳能吸收涂层研究获新进展2024-09-25/527659b3ded76bc5d1a2f145fd07bb4a.jpg" style="text-align: -webkit-center;"/>

图1. 槽式聚光发电的设计理念和高熵工程的理论基础

基于高熵氮化物光吸收材料的前期研究,为满足聚光太阳能系统高温(750°C)工况下的应用需求,研究人员精心选择了构成元素,并系统性地研究了高熵设计对材料电子结构的影响(图1)。研究结果显示,高熵氮化物的复杂能带结构显著提高了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同时,平坦的能带结构拓宽了材料的太阳能吸收范围,并增强了带间跃迁效应,提升了材料的太阳能吸收性能。

纳米高熵太阳能吸收涂层研究获新进展2024-09-25/095101f3d5b990e56dee3a10613945fe.jpg" style="text-align: -webkit-center;"/>

图2. 涂层的热稳定性和光热转换效率评估

该团队通过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出由高熵氮化物吸收层和氮化硅减反射层组成的双层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在太阳光谱波段(0.3-2.5 μm)表现出92.7%的吸收率,红外波段的热发射率仅为8.4%。在1 kW·m -2 模拟太阳光辐照条件下,涂层表面温度在10分钟内可达到83.3°C;在户外应用中,其平衡温度与非选择性涂层的差异高达~21°C,展现出优异的光热转换效率和光谱选择性。此外,得益于高熵效应和缓慢扩散效应带来的结构稳定性,该涂层在750°C退火后仍保持了出色的光学性能(图2)。该涂层凭借其出色的光热转换能力、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的双层结构,在提升槽式聚光发电系统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4,2411316)上。赵鹏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高祥虎研究员和何成玉博士后为共同通讯作者。

以上工作得到了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中国 科学院 西部之光和兰州化物所“十四五”规划重大突破等项目支持。(来源:中国 科学院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相关论文信息: 202411316" target="_blank">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11316

关键词:氮化物 202 选择性 热稳定性 磁控溅射 电子结构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准东二矿智能矿山建设实践与应用成果
  • 2基于透明地质的露天煤矿全生命周期开采研究
  • 3井工煤矿运输系统智能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4煤矿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与智能维护研究综述
  • 5基于BIM 和GIS 的矿山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研发及应用
  • 6广域电磁法在广州花都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 7低温条件下纳米材料催化矿井CO氧化研究进展
  • 86~10 m厚煤层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及其工作面系统自适应智能耦合控制
  • 9三道沟煤矿数字孪生综采工作面协同控制系统研发及应用
  • 10煤矿井下飞行巡检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展望

24小时内最火

  • 1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
  • 2金沙江旭龙公司重建茂顶河桥便利百姓出行
  • 3橡胶行业以绿色创新智启未来
  • 4电科院W火焰锅炉低氮控制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 5【重点论文推荐】刘建功教授:煤矿立体生态矿山建设技术研究
  • 6网络首发||瞿赞研究员:CVOCs对吸附剂低温吸附零价汞的影响
  • 7研究为TiN涂层环境演化规律构建统一性微观理论
  • 8煤可可的科普之旅 | 矿井余热综合利用技术
  • 9《煤炭经济研究》2025年第2期 | 王建良编委:统一框架下不同净零氢气生产途径成本比较研究
  • 10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简介

24小时内最火

  • 1激光燃烧
  • 2激光燃烧法在煤质在线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 3第五次煤田火区普查
  • 4工作面冲击地压
  • 5华南晚二叠纪煤田的岩溶水水害区;
  • 6基于激光气体检测技术的甲烷传感器设计
  • 7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
  • 8掘进截割规划
  • 9申宝宏
  • 10涌水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2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3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4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5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6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7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 8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9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10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