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60年 | 王学滨教授:十年研究,发文一篇——我与《煤炭学报》的不解之缘

1964年,学报创刊,迄今整六十年。为给这六十年的发展留一个面影,存一份史料,从中凝炼学报的精神,编辑部组织了“我与《煤炭学报》的不解之缘”征文。现将收到的文稿次第推送,以飨读者。(本次征集活动还在进行,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点击文末“阅读全文”查看详情)




十年研究,发文一篇——我与《煤炭学报》的不解之缘


王学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0年我开始读硕士到现在,已经有24年了。我以第1作者身份在《煤炭学报》上有幸发表了5篇论文。其中,第1篇论文发表于2010年。截至2010年,我已经做了10年的研究。有人年纪轻轻就在《煤炭学报》上发表了论文,这可比我强多了。在这10年,我不是未向《煤炭学报》投过稿,只不过是由于稿件质量未能达到要求,被退稿了。从这一缓慢的历程看,被退过稿的人完全没有必要气馁,应该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开展原创研究,自然地,稿件就更容易受到青睐。人云亦云,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开展常规的研究,被退稿是无比正常的现象。在《煤炭学报》的英文版上,我倒是较早就发表了论文。

王学滨教授2010年发表在《煤炭学报》的第1篇论文

《煤炭学报》在我心中,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让我翘首仰视,因为这是国内煤炭行业最顶级的期刊。能在这上面发表1篇论文,对于煤炭行业院校的教师而言,无疑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在这上面发表论文,我的内心比在国外许多SCI期刊上发表论文还高兴,因为《煤炭学报》在高校和企业有众多的读者。试想一下,有哪个煤炭行业的高校和企业的阅览室里,不在显眼的位置摆上《煤炭学报》呢?如果没有摆上,至少说明这个单位的领导对煤炭行业的最新科技进展缺乏了解,对科技不够重视。

毫无疑问,在《煤炭学报》上发表论文的难度极大,远远超过国外的许多SCI期刊。对于我来讲,我宁愿将自认为不错的论文发表在《煤炭学报》上,也不会为了某种目的(例如,写简历好看)发表在国外的期刊上。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就应该把不错的论文优先发表在国内的期刊上。只有发表在这里,国人才更容易看到,更容易看懂,研究成果更容易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至于是否让外国人能了解到,我觉得不应该是我关心的事情。

我从来不拿当时自认为水平一般的稿件去《煤炭学报》碰运气。向来,我都是抱着敬畏之心,将我当时自认为不错的稿件才投往《煤炭学报》。我自认为不错,那只是我认为,而不是专家认为,被退稿也是很正常的。那么,如何能让专家认为不错呢?我认为,要去做重要的问题研究,尤其是那些大家觉得重要但又没法去做的问题研究。也就是说,要把研究做出特色,而且,要对行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何为特色?我举个例子,当提到某人时,能用一个名词来指代他,而且具有排他性。有的同行见到我,会说起StrataKing(王之岩层),尽管没有说得非常准确。我觉得,这就是对我的极大认可。何为对行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我觉得,就是这个研究很重要,攻克了之后,能解决一揽子问题,而不是论文发表完了就结束了,在可预见的未来论文对于行业发展的作用虚无缥缈。

我觉得,论文发表了,只是一个开始:一个接受同行检阅的开始,一个向外传播的开始。我看到《煤炭学报》的编辑积极转发该刊微信公众号上的推文,例如,微信群和朋友圈。有的作者也积极转发了自己的论文。然而,有一些作者对于自己的论文似乎没有那么深沉的热爱,就像不是亲生的一样,表现出了冷漠。这些作者可能这么想,论文发表了,就获得了最大的利益,何必费力去传播呢?万一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该如何是好?对于作者传播自己的论文,外人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会投以真诚的赞赏的目光,有的则可能认为作者有点飘了,是在向外界炫耀。总之,不去传播最为安全。可是,我觉得,这就背离了学术研究的初衷。发表论文的目的不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吗?在当今,就应该用时代赋予的便捷工具进行论文传播。论文传播不应该仅是编辑部的责任,也是作者的责任。论文发表后,作者新的责任就开始了。传播论文是作者对论文自信的一种表现,是热爱本职工作的一种表现,是对甘做嫁衣的编辑部老师辛勤工作的一丝温情回馈。越是新的有价值的研究,越有传播的必要。

下面,我谈谈我对发表在《煤炭学报》上的论文的传播。2021年,我在《煤炭学报》上发表了《周期冲击载荷下巷道顶板开裂机理数值模拟》。这是我从事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连续-非连续方法研究大约10年后,首次将论文发表在《煤炭学报》上。发表后,兴奋归兴奋,还是要做一些实事。于是,我开始了各种方式的转发和推广。例如,利用微信群和朋友圈。这本属于常规操作,但是,我做得与众不同。例如,谁帮助转发了论文,我就以某种书籍相赠。说实话,如果不赠送,它们就总在墙角堆着,占地方,还不能当垃圾给扔掉。赠出去了,一举多得,岂不更好?不仅赠送,还包邮。另外,我为了推广这篇论文,还写了一首诗:

咏巷道周期冲击(古风)

王学滨

哐,哐,哐,向下冲岩巷。

拉裂在顶板,弹射从两帮。

显然,这首诗和唐代骆宾王的《咏鹅》在形式上很像。这首诗仅用了18个字,就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论文的中心内容。哐,哐,哐表明了一种周期冲击,向下冲岩巷表达了作用方式(向下冲击)和作用对象(岩巷),拉裂在顶板,弹射从两帮表达了巷道不同位置的不同破裂和运动现象。字越少,越难写,但越容易记,可以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当今,谁会在手机上对一个内容停留太长的时间?要想传播到位,就要简洁、通俗、有趣,绝不能枯燥、晦涩、乏味。科技工作者有传播科学的社会责任,不妨先尝试着将自己的研究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出去。传播论文不能凭借一时的兴奋,而要持之以恒。在学术会议上作报告时,我经常要介绍这首诗和这篇论文,给同行以新奇的感受,从而使这篇论文有更多的读者。十分荣幸,在《煤炭学报》微信公众号上,以阅读量6270次,这篇论文位列《煤炭学报》2021年最受关注的Top10论文第2名。这是《煤炭学报》首次评选Top10论文。





2页学术交流PPT

2023年,我在《煤炭学报》上发表了《基于岩层运动并行计算系统的锚杆单元原理、实现及巷道支护效果分析》,这是我发表在《煤炭学报》上的第1篇以GPU并行计算为研究手段的文章。经过在中国知网上检索,这是《煤炭学报》首次发表GPU并行计算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首次发表并行计算和岩层运动相结合的研究成果。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技术不断快速发展,日新月异。在诸多领域,基于 GPU 的并行计算开始成为人们提高计算效率和规模的一个有效解决方案。和国外通用串行商业软件相比,StrataKing采用GPU进行加速,可以算得更快,计算规模可以更大(目前达到500+单元),由此可获得更高的计算精度,而且,具有鲜明的矿业特色,例如,发展了沉积岩煤系地层两相邻岩层之间的黏结(区别于连续介质模型)、虚拟锚杆、顶板切缝、冒落岩石碎胀(顶板冒落的一种自然属性)、充填、等效液压支架支护(用于模拟工作面和巷道的支护)、动力(利用朱--唐动力本构模型模拟动力冲击条件下岩石的力学行为)和蠕变(利用蠕变剪裂模型模拟软岩巷道的破裂和大位移)等功能。我故技重施,积极进行论文传播,不再赘述。此外,我还有其他举措。在我创办的微信公众号诗话计算力学和玛瑙上,每个推文都像一篇论文:有引言”“正文”“致谢三部分。在引言中,有一个链接《岩层运动并行计算云平台StrataKing.UniXDE基础理论学习资料》。在这里,我将这篇论文《煤炭学报》微信公众号上的推文做了一个链接。于是,这篇论文就成为了解StrataKing和学习StrataKing.UniXDE的必读资料,凡是使用StrataKing.UniXDE的用户都要看一看,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这篇论文的点击量,也起到了传播《煤炭学报》的作用。一篇论文不仅仅是一篇论文,其背后是一个软件和平台,是一个科技产品,这更有助于论文的推广。这样的论文更有价值。人人多干一些正事,行业自然快速健康发展。十分荣幸,在煤炭学报微信公众号上,以阅读量10365次,这篇论文位列《煤炭学报》2023年最受关注的Top10论文第2名,而且,点赞量达到了700+,位列所有年度所有推文榜首。这是本人第2次获此殊荣!

一篇《煤炭学报》上的论文不应该是一篇冰冷的论文,而应该成为作者自己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可以考虑,将《煤炭学报》微信公众号上有自己论文的推文发给不熟悉的人,上面有照片、简介和研究成果,这难道不比写满头衔的呆板名片要好上一万倍吗?我经常这么做。我传播的不仅有历时10余年自主研发的岩层运动GPU并行计算系统和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云平台StrataKing.UniXDE,还有《煤炭学报》!

利用原创的中国岩石力学计算方法产出的论文,未向国外期刊投稿,在《煤炭学报》这一飞驰在祖国大地的动车上,得以广泛传播,无论对于作者,还是对于行业,何其幸也!

我觉得,无论地位的高低,只要在《煤炭学报》上发表了论文,都要放下架子,摒弃过多的考虑,积极进行传播。

2019年,我曾为《煤炭学报》写了一首长诗,附在最后,其中,时间已改成今年。

《煤炭学报》是顶刊(古风)

王学滨
煤炭学报是顶刊,投稿难度不一般。
原始创新受欢迎,办刊理念很领先。
整六十年已创办,创办世界一流刊。
有为编辑一代代,实际行动去实践。
成绩荣誉来不断,人少年青业务专。
央企青年文明号,殊荣又获一九年。
不忘初心甘奉献,责任重于那泰山。
平凡岗位发光热,密切融入学术圈。
领先还有危机感,勇于开拓敢为先。
期刊质量大提升,世界排名也领先。
自身发展非其愿,促进他刊共发展。
传统出版已升级,龙头期刊使命感。
工作并非仅桌案,奔波各地没有闲。
密切追踪最前沿,引领行业去发展。
荣誉面前埋头干,锐意进取重任担。

政治坚定办顶刊,煤炭强国做贡献。


王学滨教授个人简介


王学滨,教授,博导,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计算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煤炭学会科学传播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煤矿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控技术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之岩层运动高性能科学计算实验室负责人,目前从事计算(岩石)力学、并行计算、岩层运动方面的科研工作,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煤矿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分会常务理事、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岩体物理数学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有色金属(矿山部分)》等期刊编委,2篇论文分别位列《煤炭学报》2021、2023年Top10第2名,6次入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榜,获得数字仿真科技奖(杰出贡献奖+卓越应用奖)、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银奖。最近10余年来,瞄准矿业领域岩层运动模拟主要依赖国外通用串行商业软件的“卡脖子”难题,于2020年成功开发了国内首个岩层运动GPU并行计算系统StrataKing(王之岩层),目前,计算规模达到了500万+单元。2023年,在树优科技的支持下,岩层运动并行计算云平台StrataKing.UniXDE面世,为煤炭行业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具备岩层运动模拟基本功能的新的研究手段。StrataKing和StrataKing.UniXDE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可为矿山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算力支撑。




作者:王学滨

编辑:郭晓炜

审核:张晓宁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