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回顾和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徐家汇观象台在“提高时号精确度”和“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两个项目的支持下,授时工作水平迅速提高的动因;60年代在“任务带学科”的科技发展战略下,综合世界时系统从各级规划到国家的任务,从初步建立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重点探讨了中国世界时系统在台站和测时仪器数量少的情况下,维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以及综合时号改正数精确度稳步提高的原因,指出大量测时人员获得的高质量的测时数据和创新性的数据处理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最后,论文还梳理了70~80年代综合世界时系统的发展和停用的过程。纵观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世界时工作在国家政策、经费和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并有效满足了国家对高精度时间服务的迫切需求,同时带动了中国天体测量学的发展。但是,“任务带学科”模式也给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