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洁净煤技术
氢能作为未来能源革命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全球对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共识不断加深,氢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十四五”规划将 氢能发展列为长期发展战略,旨在通过推进氢能产业的创新与规模化发展,提高氢能产业的技术 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构建清洁、高效的氢能产业体系。《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强调了 我国加速发展制氢、储氢、用氢等产业链技术装备及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的决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明确了氢能作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 方向。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将氢能纳入《能源法》,明确氢能在能源安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 色低碳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为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及大规模低成本的氢能产业体系,实现氢能 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氢能产业链覆盖面广,涉及制、储、输、用全链条,对减少CO₂ 等温室气体排放、深入推进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意义重大,但也存在效率不高、成本昂贵等问题。鉴于此,未来的氢能发展 必须聚焦于加强先进氢能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和部署,同时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水平,包括但不限 于化石燃料低碳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工业副产物制氢、氢气储存与输运、氢能高效发电及氢 能源化工转化等。目前,我国学者在先进氢能创新技术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诸多成果。应《洁净煤 技术》编辑部邀请,我们策划出版了“氢能前沿与挑战性技术”专题。专题收录了来自西安交通 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河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国 内多家高校的13篇论文。(1)制氢方向。西安交通大学杨卫卫等开展了光热驱动甲烷在Ni-Sr-Ti 界面上高效转化与积 碳抑制策略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陈杰等综述了光伏驱动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挑战;西安 交通大学刘茂昌等重点综述了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中能质传输与转化视角下的挑战与突破;西 安交通大学孙杰等综述了全光谱太阳能光热催化制氢领域的研究进展;北京理工大学李胜等开展 了基于煤与生物质互补气化技术的新型制氢系统技术经济与环境评估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徐超等 开展了太阳能驱动甲烷化学链重整制氢与甲醇合成的储能系统模拟分析研究;河北大学李亚光等 开展了六元高熵二维材料的光热甲醇重整制氢的研究与应用。(2)储氢方向。西安交通大学方涛等综述了有机液态储氢载体技术研究进展;西安交通大 学吴震等开展了高储氢密度金属氢化物蓄热性能预测的机器学习回归算法对比研究。(3)用氢方向。厦门大学赵英汝等开展了电氢耦合综合能源系统的韧性量化与多目标优化 研究;广东工业大学何松等开展了氨驱动天然气电厂钙循环燃烧后捕集系统集成研究,以及耦合 化学链制氢与钙循环过程实现水泥厂脱碳的系统性能评估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王瑞林等开展了全 光谱太阳能与氢能利用协同的分布式综合能源集成与优化研究。值此专题刊出之际,我们谨代表编辑部对众多学者的踊跃投稿表示真诚的谢意,同时感谢同 行专家们对每篇稿件耐心细致的审阅和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本专题能加深读者对氢能前沿与挑 战性技术的了解和关注,从而促进相关研究和技术的快速发展。
洁净煤技术
类别64个
关键词76位
专家13篇
论文2623IP
点击量864次
下载量
作者(Author):
关健, 马荣, 李东辉, 严孝清, 魏进家, 孙杰
作者(Author):
陈新, 任李萍, 陈春迎, 王奇, 刘柯延, 范金鹏, 魏进家, 陈杰
作者(Author):
剡雪丽, 王歆诒, 曾梓玉, 张诗悦, 张永旺, 赵鑫源, 赵仕东, 王标, 王树建, 刘茂昌
作者(Author):
黄森焱, 刘鑫, 雷如楠, 杜凯, 于晨阳, 李亚光
作者(Author):
马旭, 杨卫卫
作者(Author):
王艳娟, 龙云飞, 辛宇, 蒋琼琼, 徐超, 曲万军, 洪慧
作者(Author):
张钟, 李胜
作者(Author):
路书涵, 龚翔, 王斌, 杨福胜, 方涛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