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煤炭科学技术
煤层气开发具有保障煤矿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提供低碳能源的“一举三得”作用。经过40多年的理论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长期存在单井产量低、开发效益差等难题。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通过“勘探评价+先导试验”,实现了埋深大于1500m的深部煤层气水平井日产量超10亿m³,突破了深部煤层气“效益开发”一直是公认的“禁区”和世界难题,促使全国煤层气资源从36.81万亿m³有望翻翻到70多万亿m³,展示了广阔的开发前景。与此同时,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创新提出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一系列理论与技术,带动煤层气产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为提升煤层气产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的价值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系统梳理和总结近年来煤层气产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理论与技术创新成果,《煤炭科学技术》在2025年3期精心策划出版“中国煤层气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与实践”专题。专题面向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油气田和煤炭企业的专家和科研人员征集论文。征稿通知发布以来,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响应,收到来稿95篇,经编辑部组织专家严格评审,遴选了31篇高水平论文发表。
专题论文围绕产业发展、地质理论、增产技术和工程实践四大核心方向,全面梳理国内外煤层气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与丰富实践经验,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前沿视角与技术指引。产业前景展望板块,紧密结合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主体技术基础、资源评估、经济评价、商业化模式以及投资决策等关键问题。研究成果既能帮助企业优化开发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又能为政府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地质理论进展板块,深入剖析煤层气赋存机理、储层物性特征及成藏模式,精准揭示裂缝发育、地应力场及地球化学作用对煤层气富集成藏的控制机制。为煤层气高效勘探开发筑牢了坚实的理论根基,也为深部煤层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增产技术对策板块,涵盖储层改造、精细压裂、微尺度裂缝预测、新型增产措施等关键技术。对促使煤层气开发从传统经验模式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型,有效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增强深部和复杂煤层气资源开发的经济可行性提供了借鉴。开发工程实践板块,涉及压裂改造、井型优化、排采模式及共采技术等多个方面。为煤层气开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为未来煤层气工程优化升级和规模化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不容忽视的是,煤层气开发依旧面临诸多挑战,诸如深部煤层气储层改造难度大、排采优化复杂、经济性提升困难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持续升级,我们坚信,煤层气产业必将朝着更加高效、绿色、低碳方向蓬勃发展。本专题的出版,期望能够为煤层气行业理论研究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决策者提供有益参考,携手推动煤层气2030年实现“年产300亿m³”、迈向“千亿方大产业”目标新征程。
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为专题撰稿!感谢评审专家对专题稿件的评审工作!衷心感谢编辑部老师为专题付出的辛勤劳动!还要特别感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石油煤层气公司和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给予专题的大力支持!
祝愿《煤炭科学技术》越办越好!
煤层气
类别31个
关键词40位
专家5篇
论文130IP
点击量2次
下载量
作者(Author):
徐凤银, 甄怀宾, 李曙光, 王峰, 张雷, 王玉斌, 余维初, 朱卫平, 徐博瑞, 杨贇, 赵海峰, 白坤森
作者(Author):
周德华, 陈刚, 赵石虎, 申宝剑, 刘曾勤, 叶金诚, 陈新军, 张嘉琪
作者(Author):
李勇, 熊先钺, 徐立富, 徐凤银, 张伟祺, 谢金峰, 李昀
作者(Author):
代由进, 徐凤银, 王峰, 马鹏飞, 杨贇, 云箭, 许洁, 孙潇逸, 程珊, 李宇新
作者(Author):
李瑞, 向雯婷, 徐凤银, 肖宇航, 吕帅锋, 张晓飞, 张乐, 阳保科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