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虚壹而静”:道家的认知模式及加工机制
  • 作者

    江亦瑶彭彦琴

  • 单位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 摘要
    当下道家心理学研究多集中在人格、心理健康领域,甚少有关于道家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道家认知理论不仅展现出中国心性心理学的丰富性,更代表了中国心性心理学的本土特色。集众家之长,援引道家之理义所提出的“虚壹而静”说,实质上是中国本土认知心理学有关认知机制的道家表述。围绕“解蔽”这一认知目标,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认知机制与操作路径,即“虚壹而静”。首先,从“虚”“壹”“静”三个概念出发,阐释其内涵。其次,从“解蔽”出发,引出道家的认知发生机制,强调“解蔽”的关键在于心知“道”,“虚壹而静”讲的就是如何知“道”。知“道”须排除感官刺激的干扰,保持主体注意高度专注,进而排除欲望、情绪及已有经验的干扰,启动高级心智机能,最终体认“道”(即精神本体)。“虚壹而静”说完整阐述了道家的认知模式及加工机制——真正的认知是指向“道”、指向心性自身,是对精神本体的体认。
  • 关键词

    道家虚壹而静认知模式加工机制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心性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及训练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YJA19000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中国心性心理学体系建构”(项目编号:22HQA3);
  • 文章目录


    一、概念及内涵
    (一)虚
    (二)壹
    (三)静
    二、发生机制
    (一)解蔽
    (二)虚壹而静
    三、结语
  • DOI
  • 引用格式
    [1]江亦瑶,彭彦琴.“虚壹而静”:道家的认知模式及加工机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06):101-112.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