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高校赋能科学普及:可能性与现实性
  • 作者

    朱海燕

  • 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

  •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普的发展经历了关注科普的政治功能到经济功能,再到文化功能的过程,基本实现了全民从知道科学,到初步理解科学,再到参与科学的转变。但目前全民科学素养建设还存在认识片面、科普知识获取渠道单一、科普队伍素质良莠不齐、科普系统不健全等问题。高校是进行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重要阵地,既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节点,又要深入探索赋能科学普及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从而为做好科学普及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和保障。高校要从科普主体入手,全面提升高校师生的科普意识;要从科普模式入手,推行科普工作的“跨学科”和“跨界”融合,特别要重视做好基于城市图书馆的校内外联动;要从学生组织入手,基于高校社团搭建社区和科普的桥梁;要从项目支撑入手,依托高校创新创业项目为师生提供科普路径并激活科普市场;要从营造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入手,依托高校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进而有效提升科普队伍的专业性和科普质量,全面提升我国全民科学素养。
  • 关键词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科学素养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徐州市社会科学项目“新时代背景下基于高校提升科普实效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13389);
  • 文章目录


    一、我国高校赋能科学普及工作的优势
    二、我国高校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三、高校赋能科普工作的现实路径构想
  • DOI
  • 引用格式
    [1]朱海燕.高校赋能科学普及:可能性与现实性[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06):134-141.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